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走進鄉村看變化系列報道(12)
昌盛鎮:精謀劃多舉措蹚出振興新路
文/攝 張遠洋 潘成軍 全媒體記者 孫曙光
走進青岡縣昌盛鎮,最有感觸的是那林那水那耕地在昌盛人手中的發展變化。
昌盛鎮黨委書記王洪偉告訴記者,要了解昌盛的變化,看看興東村就可以『窺一斑而知全豹』了,因為興東村的改變就是昌盛鎮發展變化的縮影。

從青岡縣城向南行進21公裡,就到了興東村,這個村轄7個自然屯,8個村民小組,有耕地19349畝。近年來,興東村圍繞『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鄉村振興戰略20字方針的總體要求,始終保持攻堅態勢,不放松、不停頓、不懈怠,全面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積極促進脫貧攻堅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在產業興旺方面,我們鼓勵各村因地制宜發展村級產業。投資200萬元,建成了小米、豆油加工車間,生產加工的產品成功進駐政府采購貧困地區農副產品銷售平臺,遠銷哈爾濱、青島、廈門等地,現在已累計生產銷售小米、豆油等50.4萬斤,實現銷售收入313.7萬元,利潤50萬元。』王洪偉向記者介紹說,鎮裡鼓勵各村發展種養業,在米油加工車間的輻射帶動下,興東村集體創建了200畝有機谷子高效種植園區,引帶全鎮種植谷子1200畝,畝產500斤,畝純收入近700元,種加環節提供務工崗位80個,其中脫貧戶52人,人均增收1800元。王洪偉告訴記者,興東村全村117戶建檔立卡脫貧人口中,有勞動能力人口共有123人。為解決這些富餘勞動力就業,鎮村聯手組織就業務工,利用青岡縣勞動力就業服務平臺以及村內磚廠、制酒廠、米油加工車間、種植園區帶動,將全村123個脫貧人口全部進行了勞動轉移,使這些人就業後人均年增收1.1萬元以上。

走在興東村平整的村路上,鎮黨委副書記、鎮長姜春寶告訴記者,為打造生態宜居環境,鎮黨政班子引導興東村借助國家扶貧政策,深入推進村級基礎設施建設工程,先後新建改造村屯道路11.5公裡,修建過路橋涵32座,新建維修危房236戶,改廁67戶,新建柵欄4043延長米、大門203個,新增綠化1.5萬平方米,安裝路燈80盞。同時,聚焦關鍵環節,因地制宜、分類施策,深入推進村屯人居環境整治工作。按照生產生活垃圾日產日清的原則,制定了《興東村環境衛生員管理辦法》,對環境衛生工作人員定崗、定人、定責,為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有序推進提供了堅強保障。現在,全村共聘任村級保潔員20人,建成標准化糞污集中點1處,臨時堆放點8個,村級垃圾分揀中心1個,配備鏟車2臺、挖掘機1臺、中型垃圾收集車4臺。

村容村貌變好了,鎮裡鼓勵村屯強化鄉風文明建設。像鎮裡其他村屯一樣,興東村開展了最美家庭評選,在抓好產業帶動、因戶施策的基礎上,開展以孝老愛親、教子有方、助人為樂、環境整潔為內容的『最美家庭』評選活動,先後評選典型戶12戶,帶動村風民俗的良好轉變。同時,為培育樹立文明新風,制定了《環境衛生村規民約》,充分利用村裡的微信群等社交平臺,把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的部署要求傳達給村民,讓村民養成自覺,從源頭上減少了垃圾亂丟亂扔、柴草垛亂堆亂積、農機具亂停亂放等影響環境的不文明行為。為促進農民增收,興東村積極組織農民參加技能培訓,邀請哈爾濱宏博、樹人培訓學校,組織實施了家裝、家政、中醫技能培訓活動,全村共有126名農民通過線上教學平臺學習,獲得了《職業技能合格證書》。

為讓村屯治理紮實有效,興東村從強化班子建設入手,村黨組織書記連選連任6屆,政治素質高、帶富能力強;通過村級換屆,5名致富帶頭人進入村『兩委』班子,『雙帶』型黨員達到49名,先後獲得『全市文明村標兵』『全市先進基層黨組織』等榮譽稱號。為活化黨建載體,興東村相繼組織開展『愛心救助』『第一書記講黨課』『自強、感恩、文明』等扶志扶智教育活動,強化思想教育、典型引領,有效激發了貧困群眾脫貧內生動力。興東村還突出民生服務,投資26.15萬元,將村內8個自然屯分散供水轉變為1眼水井24小時供水,安裝視頻監控18個。
為使村民生活富裕,興東村以突出新型經營主體示范引帶、加速種植結構調整、壯大示范園區建設、夯實民生基礎保障等重點工作為目標,全力保障村集體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良好勢頭。2021年,興東村實現村集體經濟收入150餘萬元,農民人均收入達到1.37萬元,其中建檔立卡脫貧戶人均收入1.43萬元,監測戶人均收入0.88萬元。今年,在米油加工扶貧車間的輻射帶動下,村集體經濟收入預計將達到200萬元,農民人均收入預計將達到1.45萬元,其中建檔立卡脫貧戶人均收入1.58萬元,監測戶人均收入1.1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