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要聞 省內要聞 本地要聞 精彩點擊 專題新聞 通知公告 猛?象詩刊 日報數字報 晚報數字報 綏化晚報新媒體
經濟新聞 綜合新聞 視頻新聞 市場監管 黑土副刊 日報頭條號 小記者風采 日報公眾號 晚報公眾號 綏化直播
  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綏化新聞網  >  本地新聞  >  經濟

歡勝鄉引入『農管家』讓『二荒地』增產增收

來源:綏化日報 2022-07-28 字體:

  東北網綏化7月28日訊 ( 高迪 楊忠 莊義彬 ) 對無法經營的土地,農戶不願流轉,經營主體也不願承包,成為『二荒地』。對此,慶安縣歡勝鄉采取多種措施治理拋荒地,讓經營主體有錢賺,農戶也有利益可掙,從而使拋荒地『清零』,農戶和『農管家』實現雙贏。

  歡勝鄉的青壯年大多進城打工,在家留守的多是老人,他們體力不足,地塊又小,僱人種地成本高,大戶農業機械又進不去,只好馬馬虎虎把地種上,其實耕地成了『二荒地』。這種狀況引起鄉黨委政府的高度重視。他們認為在土地大流轉和農民紛紛外出打工的情景下,農田由『誰來種,怎樣種』顯得越發突出,應該積極探索實施土地托管新模式,有序推進土地流轉,真正讓那些『二荒地』實現糧食增產、農戶增收。

  基於這種認識,鄉黨委政府主要領導到基層調查研究,總結群眾創造的新鮮經驗。永昇村村民孟繁東,家裡有完備的農業機械,由於承包土地少,機械有一半乾閑。當他看到村裡有大片土地出現撂荒,雖然種了作物,但一直低產,有些心疼。他把十多戶農戶的1100畝『二荒地』承包過來,對那些零碎地塊進行了全面改造,可實行大面積連片經營。對孟繁東改地的投入,村裡也給予合理補償,每畝地增加補貼350元。連片經營後,每畝地的玉米產量達到1500多斤。這一年他托管的千畝『二荒地』純掙6萬元,農戶每畝地也拿回租金700元。這一托管形式,使兩頭都得利。鄉政府及時總結推廣了孟繁東的托管『二荒地』模式,也使鄉黨委政府認定,不管什麼樣的經營模式,只要有種田能手管理就是好模式,鄉裡逐步探索出三種模式。

  土地全程托管模式。永華村12戶農戶的承包田有的地處高崗,有的處在窪地,旱澇都不打糧。玉米種植合作社牽頭人吳金高把1500畝『二荒地』承包後,利用合作社的大型機械多的優勢,對這些丘陵地削高填窪,改造成平川土地,確保旱澇都增收。現在由吳金高經營,采用先進的種植技術,每畝地玉米產業達到了1500多斤,是過去的三倍,讓農戶看到了新的托管模式實在好。

  『農管家』跟進技術指導模式。這種模式是指農戶的『二荒地』不願對外承包,仍有自己種植,但由於他們缺乏科學耕種知識,很難做到高品質經管。對此,不少村成立了『農管家』技術指導站,隨時跟進農戶的求助,把要素引進和服務跟進相融合,面對面進行技術指導,使農戶短時間內成為種地『好把式』。指導站的服務涵蓋種、管、收、售各個環節,而每畝地每年只收10元錢服務費。農戶遇有難題,只要打個電話,技術員立馬就趕到,幫助解決問題。

  保底托管模式。農業風險性多,把地托管給種田大戶,一旦遭受自然災害,資金鏈就會斷裂,大戶也會遭受損失。為解決這一難題,永久村為農戶提供擔保,保險公司綜合保底效益和生產成本,不讓大戶遭受損失。去年有個大戶托管了4個農戶的『二荒地』,由於秋天發大水,荒地顆粒無收,大戶難以支付租金。村裡和保險公司協商,賠付了農戶的租金,沒讓農戶遭受損失。農戶高興地說,這種風險保障和金融服務,有力地支持了撂荒地托管改革,這樣做大有前途。

  歡勝鄉為推進『二荒地』托管模式,按照『一類一策』的原則,采取免除三年『二荒地』的流轉費,還投入資金為荒地整修機耕道、改造丘陵地、修建小水塘、添置小型農具等,這樣農戶和大戶都感到有利可圖,加速實現了『二荒地』托管清零。


編輯:張桂娟

綏化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