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要聞 省內要聞 本地要聞 精彩點擊 專題新聞 通知公告 猛?象詩刊 日報數字報 晚報數字報 綏化晚報新媒體
經濟新聞 綜合新聞 視頻新聞 市場監管 黑土副刊 日報頭條號 小記者風采 日報公眾號 晚報公眾號 綏化直播
  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綏化新聞網  >  黑土副刊

遠去的說書聲

來源:綏化日報 2022-07-11 字體:

袁寶霞
 

  小時候,我最喜歡的就是夏天了。不但可以在池塘裡撈魚摸蝦、聽蛙鳴、捉金蟬,還可以聽到說書聲。

  每年的麥收後,農村相對來說不太忙,但天氣炎熱,酷暑難耐。當年農村又沒有空調、電扇可以消暑,所以晚上人們就去街頭或者場院去納涼。這時,說書的民間藝人就會來給大家說書聽。每家每戶拿一茶缸麥子作為報酬,大隊派人收齊後再給說書人。

  常給大家說書的是我們鄰村的一個叫『狗』,一個叫『全』的師兄弟。四五十歲,都是中等身材。說書的位置一般選在我們街頭比較寬闊的地方,擺上一張桌子,兩把椅子就可以了。說書人一人拉二胡,一人一邊敲鼓,一邊打著快板說唱。開始他們先有節奏的敲鼓、拉弦,人們聽到鼓聲心也跟著鼓起來了,紛紛走到街頭,每次我也會拿著馬紮跟著母親去聽書。大家手裡拿著蒲扇,邊乘涼邊聽書,愜意極了。

  說書的師傅看著人來的差不多了,說書便正式開始了。說書的內容都是『古書』,如《楊家將》《呼家將》《岳飛傳》《水滸傳》等。叫『全』的這個師傅真是全纔,不但鼓和快板打得好,書也說得特別流暢動聽。他有一副好嗓子,聲音渾厚響亮。他邊說邊唱,有時像縷縷春風吹進人們的心田,有時又如夏天的一聲驚雷讓人感到驚心動魄。幾百人的書場,大家聽得津津有味。除了師傅的說書聲,沒有一點動靜,大家生怕漏掉了一句故事情節,都被他的說書聲所吸引。

  有一天晚上聽《楊家將》中《四郎探母》這段故事。講的是:楊四郎延輝在宋、遼交戰中,被遼擄去,與鐵鏡公主結婚。十五年後,四郎聽說六郎掛帥,老母佘太君也押糧草隨營同來,不覺動了思親之情。但戰情緊張,無法見母,後來在公主的幫助下盜取令箭,冒死去見家人。這段故事師傅講得非常精彩,開始輕聲細語娓娓道來,講到關鍵處,大鼓一敲,猛然一跺腳,深情凝重,聲音提高了八分,大家屏息傾聽;講到悲傷處,師傅的聲音裡帶著哭腔,聽者也會潸然淚下。

  我聽得更是入迷,甚至是聽上癮了,說書師傅看不見,又不認字,能出口成章,讓我佩服得五體投地。說書的不走,我是不會回家睡覺的。而說書的師傅還總愛賣關子,講到精彩處,意猶未盡之時,總會聽到那句『且聽下回分解。』於

  是,我又盼望著第二天白天過得快一點,晚上又可以去聽書了。

  聽了這些故事,我知道了宋代精忠報國的岳飛,鐵血丹心的楊繼業,巾幗英豪的穆桂英等,懂得了什麼是真善美,在我幼小的心靈裡種下了英雄愛國的情結。

  時光荏苒,轉眼間幾十年過去了,故鄉夏夜的說書聲漸漸湮沒在時光深處。但那些『打鼓說書』的精彩情節,那些英雄人物的故事還深深烙在我的腦海裡。在記憶裡,在生命中,故鄉的說書聲氤氳著濃濃的鄉情時時縈繞在我耳畔,久久揮之不去。


編輯:張桂娟

綏化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