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坤
記憶中的鄉間老電影就是露天電影,已經很多年沒有感受那種夏夜看電影的慌亂、擁擠、嬉笑和爭吵了。
准備放電影了,放映員找一塊空曠的空地,最好是誰家門前的打麥場,兩邊各豎起一根竹竿,那塊神往已久的幕布一扯,根本不用吆喝,小伙伴們早已搬來各種各樣的凳子,擺放在幕布正前方等著爸爸媽媽了。這凳子擺得是有講究的,要放在幕布的正面,距離要與自己搬來的凳子高度配合好,看電影時不至於看不清楚或頭仰得過高。凳子一定要提前放好佔著位置,還要認真盯著,以防讓別人挪窩了,曾有一小伙伴放好凳子去玩耍,看電影時凳子被人移了地方,回家被爸爸好一頓收拾。
電影幕布掛好,夜幕還沒有完全降臨,幕布正前方早已經人影憧憧黑壓壓的一片了。有的來晚了沒佔到好地形,有的在穿梭過程中踩了別人的腳,有的佔好地兒上個廁所工夫凳子沒了,有的沒來得及回家乾脆搬了幾塊磚當凳子坐下來……電影還沒開始,喊兒尋女的吆喝聲、應和聲、埋怨聲、叫罵聲和叫喊著快點開始的聲音連成一片,大有『一石激起千層浪』之勢。不知誰喊了一聲『開始了』,喧鬧聲戛然而止,只有那老電影機在『嗡嗡』地響著,間或一兩聲拍打蚊子的『啪啪』聲伴隨著肆意流淌的汗水味兒飄得老遠,可惡的蚊子們趁著這工夫吃得『酒足飯飽』,隨手一拍就是殷紅的一片。
『乾什麼的,快走啊。』有人站起來遮住了鏡頭,『上廁所。』又有一人接道,那時農村人幾乎家家種西瓜,乾了一天農活人困馬乏地回到家,抱個西瓜美美地饕餮一番別提多愜意了,就是看電影時老想去廁所。就在那人回來瞪著眼睛可著勁兒地搜尋剛纔接話的人時,哪裡還能找到,站著尋找的工夫又遭到幾聲埋怨,只好恨恨地坐下。
『怎麼了?』影片帶子放上好長時間了,還沒像預想那樣正常放映,惹得鄉親們老大的緊張,湊上前去看個究竟,『誰有電筒?』『我這有新電池的電筒。』話音未落,三四只電筒早送到了眼前。放映員緊張地檢修,旁邊鄉親焦灼地催促,孩子們著急地亂竄大喊,把放映員急得汗流浹背,好不容易修好了,眾人纔『噓』地松了口氣。
最不能忍耐的是電影正播放到精彩處驟然停電了,『電影機壞了?』開始是向放映員小心地詢問,『沒有,停電了!』話音未落,幾位性急的小伙伴早已衝向電工家,電工恰巧外出喝酒不在家,小伙伴們以砸窗戶玻璃相威脅,硬是逼著電工老婆立刻去找。這還不解氣,往往第二天電工家的大門上被小伙伴們涂滿了『大壞蛋』『壞心眼兒』『黑心腸兒』等詞語,就像是昨晚電影放映時電工專門拉閘似地,害得以後村上放電影電工再也不敢外出了。
最有趣的是當大家正在聚精會神地看電影,不知誰不小心放了個響屁,『今晚吃啥東西不好消化了?』『怎麼,電影不好看有意見?有意見說出來,別憋著。』往往又是一片哄笑聲。如果是男的放響屁,哈哈一笑掩去尷尬,如果是小媳婦和大姑娘往往鬧了個大紅臉,連電影也不看羞得轉身跑了。
曲終人散,影片放映結束字幕向上快速滑去的間隙,放映員早已被小伙伴們團團圍住。『還有沒有片子?再放一個吧。』『沒有了!』有經驗的放映員頭也不抬地回答,『快找一找!』又是一陣翻箱倒櫃。『還不快點回家,明天早起下地乾活!』在父母的叫罵聲裡小伙伴們心不甘情不願地回去了。
回家路上,對於電影情節的辯論爭吵是免不了的,尤其是影片讓人略帶回味的結局,你說主人公英勇赴死了,他說隱居山林了;你說知道危險做好准備了,他說肯定毀滅了;還有對片中武林高手的動作也是爭論焦點,你說出的是左腳,他說是右腳,原來其中一位小伙伴為了在前邊看電影坐反了方向,大家又是一陣揶揄和嘲諷。
每一次電影結束,小伙伴們都掰著手指頭計算放映員下次來的時間,相互督促著要提前佔好位置,提醒著早做晚飯少吃西瓜。記憶中的老電影啊,你帶給了鄉村孩子們多少夢想和希翼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