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青岡縣委書記孫國文
□ 特約記者 段洪偉
『十四五』時期,是青岡縣經濟社會發展歷程中極不平凡的五年,更是砥礪奮進、碩果滿枝的五年。五年來,全縣上下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以及習近平總書記視察黑龍江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緊緊圍繞省委『六個龍江』『八個振興』部署要求和市委『5334』發展思路,聚焦『社會主義現代化新青岡』建設目標,以黨建強引領、以創新破難題、以民生踐初心,走出了一條『小縣城』高質量發展之路。
近日,青岡縣委書記孫國文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過去五年,青岡始終把高質量發展作為首要任務,多措並舉興產業、暢循環、優環境、惠民生,啃下了一批長期想啃卻沒啃下的『硬骨頭』,辦成了許多打基礎利長遠的好事實事,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實現『質』的有效提昇和『量』的合理增長,為開啟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征程築牢堅實根基。
一、經濟指標躍昇突破,榮譽加持彰顯實力。五年來,青岡縣錨定高質量發展靶心,在復雜經濟形勢下攻堅克難,推動綜合實力實現關鍵跨越。地區生產總值突破89.8億元,較『十三五』末實現穩步增長;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達2.66億元,財政『造血』能力持續增強;規上工業產值突破115億元,增加值連年攀昇,產業『脊梁』越挺越直;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超2.3萬元、1.8萬元,群眾『錢袋子』越來越鼓。榮譽是發展成色的最佳注腳,青岡『國字號』『省字號』名片持續擴容,先後斬獲『全國農業現代化示范區』『國家鄉村振興示范縣』『全國平安農機示范縣』『全國淀粉深加工產業集聚區』等20餘項榮譽,系列創新做法入選全省解放思想案例選編。每一項榮譽既是對過往工作的肯定,更成為推動青岡現代化建設的強勁動力。
二、產業發展多點突破,三產融合激活動能。作為傳統農業縣份,青岡縣深知『單靠農業難成勢、唯有融合能突圍』,五年來,始終將三產融合作為高質量發展的『主引擎』,以『鏈式思維』打通產業壁壘,全力構建協同發展新格局。從『種得好』到『產得優』,現代農業根基更牢。坐擁『世界黃金玉米帶』核心區位,青岡始終將農業擺在縣域發展戰略優先位置,持續推進農田水利提檔、農機農技集成和優質品種培育,現已將全縣62%耕地打造成『旱能灌、澇能排、肥效高』的高標准農田,65%以上的耕地實現規模經營,農業綜合機械化率常年穩定在98%以上,糧食單產較五年前提昇60公斤,總產實現『二十二連豐』,成功躋身『全國超級產糧大縣』。從『粗放式』到『集約化』,工業振興步伐更穩。『十四五』初期,青岡縣立足自身產業基礎,確定了以玉米為支柱,工業大麻、生豬為主導,鮮食玉米、精細化工為補充的『1+2+N』現代化產業體系。玉米產業以龍鳳、京糧公司為核心,形成340萬噸加工、110萬噸淀粉轉化能力,延伸出的L乳酸、赤蘚糖醇兩條生物發酵產業鏈,填補了全省行業領域空白,京糧公司獲評國家級質量標杆,並與龍鳳公司雙雙入選中國農業企業500強。工業大麻產業以雙向一體化建設為方向,建設精紡工業大麻紗、種子研發、供應鏈配售中心等20個項目,引帶17家上下游企業集聚,漢麻紗產能佔全球60%,打造了『麻紡產業新高地』,金達集團被認定為國家級『綠色工廠』、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生豬產業以打造『國際優食谷』為方向,構建全產業鏈閉環管理體系,形成100萬頭屠宰、3萬噸熟食加工的核心產能,楓葉牧場入選『全國肉類30強』。從『配套型』到『增長極』,第三產業活力更足。青岡順應消費昇級趨勢,推動線上線下協同、新興傳統並進,激活消費市場新動能。『網上年貨節』『五谷雜糧下江南』等活動打通農產品上行通道,農村電商服務體系實現鄉鎮全覆蓋,讓更多『土特產』搭上互聯網快車走向全國,電子商務交易額達5.5億元,較『十三五』末期實現翻番增長。鮮食玉米產業蓬勃發展,先後承辦3屆『中國鮮食玉米速凍果蔬大會』,加工企業達到30家,逐步構建『研發—種植—加工—營銷』全鏈條體系,年創產值4億元,青岡獲評『全國鮮食玉米產業集群示范縣』。文旅產業實現融合互促,依托『中國猛?象故鄉』品牌優勢,整合資源推出化石探秘、紅色追憶、冰雪暢玩、鄉村休閑、工業體驗、康養度假『六游』主題線路,『十四五』期間年均接待游客超50萬人次,文旅綜合收入較『十三五』時期翻兩番。如今服務業已從『後端配套』變成『前端賦能』,成為該縣經濟發展的『新引擎』。
三、民生福祉持續昇溫,群眾獲得感成色更足。這五年,青岡縣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在城鄉建設、生態保護、公共服務上持續發力,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縣群眾。從『有模樣』到『有品質』,宜居家園更舒心。在城區更新上,率先在全省完成縣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編制,改造老舊小區樓房240棟,棚戶區實現動態清零,新建改造城區道路14條,綏沈繞城公路有序實施,雨污分流改造全部完工,群眾真正實現從『安居』到『樂居』;以『繡花功夫』精雕城市肌理,打造4條健康綠道,與22個公園廣場串聯互動,『推窗見綠、五分鍾入園』成為日常。在鄉村建設上,新建改造農村道路885公裡,青岡獲評全省『四好農村路』示范縣;深入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高質量完成三年戶廁整改任務,生活垃圾和畜禽糞污『收集—轉運—處理』體系全面建立並良好運行,打造和美鄉村示范村14個,中和鎮四排六村被評為『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從『護生態』到『享生態』,綠色底色更鮮明。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統籌推進污染防治和生態治理。在藍天守護上,堅持『減煤、治企、控車、降塵、禁燒』多措並舉,空氣優良天數比例始終保持在80%以上。在碧水治理上,常態化推進河湖『清四亂』,146個入河排污口實現全流程管理,4條市控斷面水質穩定達標,長山乾溝獲評『五星級幸福河湖』。在淨土保衛上,落實落細『林長制』『田長制』,嚴控農業面源污染,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率超過95%,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達到100%;累計治理侵蝕溝673條,超過去三十年治理總和,天更藍、地更綠、水更清的美好圖景已然成型。從『保基本』到『提質量』,公共服務更暖心。始終堅持人民至上,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社會保障精准發力,年均轉移農村勞動力超10萬人次、新增城鎮就業3300人,社會救助、優撫安置等惠民政策精准滴灌、溫暖直達,『15分鍾社保便民服務圈』全面形成。教育事業提檔昇級,成功推進青岡一中與省實驗中學合作辦學,9名學子圓夢清北,職教中心獲評『全國校家社協同育人基地』。公衛水平穩步提昇,中醫院綜合樓建成投用,『全國基層中醫藥工作示范縣』順利通過省級初審,縣人民醫院被評為『全省服務群眾百強單位』,省院專家下沈服務、遠程會診暢通生命通道,群眾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優質醫療。文體事業蓬勃發展,移址新建馬玉祥紀念館、第四紀古生物化石博物館並獲評國家AAA級旅游景區,猛?草原文化節、『5·18國際博物館日』等活動被新華網、央廣網等權威媒體報道百餘次,民俗秧歌被評為全國典型案例,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愈發充盈。
步履堅實方行遠,新途浩蕩見擔當。新的趕考路上,青岡將持續發揚『紮紮實實、踏踏實實、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團結帶領乾部群眾用奮發姿態推進民生改善、鄉村振興,以有力舉措抓實項目建設、產業昇級,靠過硬保障優化營商環境、淨化政治生態,努力為綏化高質量發展、可持續振興貢獻智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