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綏化10月11日訊 ( 王可馨 特約記者 高偉 ) 近年來,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入推進,各地立足資源稟賦探索特色發展路徑。在明水縣永久鄉永樂村,一個個不起眼的農家小院,正悄然成為村民增收致富的『黃金地』、鄉村煥發新顏的『活力源』。
『得趕在日頭昇高前送到縣裡,這新鮮菜最受飯店待見!』永久鄉永樂村馬家溝屯的一處庭院裡,脫貧戶孫鳳纔直起身捶了捶腰,竹籃裡已堆起小山似的茄子,紫亮的果皮泛著瑩潤光澤。他順手摘下幾串垂落的豆角,藤蔓在竹架上爬得整齊,綠葉間藏著飽滿的果實,這方被打理得井井有條的小院,成了村裡最鮮活的風景。
孫鳳纔積極響應村裡號召發展庭院經濟,他盤活房前屋後空地,根據市場需求種植大蒜、茄子等蔬菜,不斷鑽研選種育苗、田間管理技巧,從辨別種子優劣到掌握澆水施肥的最佳時機,每一個環節都親力親為,憑著一股不服輸的勁頭,讓曾經閑置的小院變成『高產田』,年產蔬菜超千斤。不同於坐等幫扶,孫鳳纔主動奔波於縣城的餐館、菜市場,帶著自家種的新鮮蔬菜上門推銷。由於蔬菜不打農藥、新鮮地道,且價格比批發市場公道,很快積累了穩定客源。
誰能想到,如今日子有滋有味的孫鳳纔,曾因家庭重擔一度陷入困境。他的老伴兒患帕金森綜合癥,日常用藥和護理開銷不小,全家生計曾全靠他打零工維持,日子過得緊巴巴。自從發展庭院經濟後,孫鳳纔的年收入近萬元,不僅老伴兒的藥費有了穩定著落,家裡的生活條件也明顯改善,衣櫃裡添了新衣裳,廚房的廚具也換了新的。每當說起這個小院,孫鳳纔總是滿臉感激:『以前總覺得日子沒盼頭,沒想到這方寸地只要肯下功夫,真能種出好日子,這小院就是我們家的「致富地」!』
告別馬家溝屯的綠意,來到東王胖溝屯。庭院裡又是另一番生機景象,吳鳳飛也在庭院經濟中找到了增收門路。他根據周邊餐館的需求,在自家庭院裡精准種植香菜、馬鈴薯等,從播種到采收都精心照料。蔬菜成熟後,及時打包送往合作餐館,新鮮地道的菜品備受青睞,靠著這個小院穩穩鼓起了口袋,日子越過越有奔頭。
永樂村村乾部劉清泉說:『我們村裡小菜園的菜新鮮無農藥,銷路好,有的送到本鄉飯店、禮儀廳,掙錢實在;有的農戶利用依靠臨近縣城的優勢送到縣城飯館,非常受歡迎,小菜園已經成為村民賺錢的門路。』
方寸庭院,氣象萬千。他們的故事,是永久永樂村庭院經濟發展的生動縮影。這方庭院裡生長的,不僅是時令蔬菜,更是鄉村振興最堅實的民生根基。它既盤活了閑置土地,又實現『綠了庭院、富了口袋』的轉變,讓村容村貌悄然煥新。從庭院蛻變到鄉村煥活,庭院經濟正成為撬動民生改善與鄉村發展的支點,讓振興希望在方寸間生長,讓農戶在家門口就能實現就業增收,真正實現了『綠了庭院、富了口袋』的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