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攝 姚楊 特約記者 孟維欣

基地負責人王鳳明滿臉豐收喜悅

金秋九月,明水縣明水鎮的田間大棚裡豐收的氣息撲面而來。向榮村的油桃大棚內,鮮紅飽滿的果實綴滿枝頭,引得本地市民前來駐足采摘;互助村的菌菇基地中,鮮嫩的滑子蘑、平菇爭相冒頭,采摘工人穿梭其間。如今,以油桃、菌菇為代表的特色種植,正成為明水縣激活鄉村經濟、帶動農民增收的重要抓手,為鄉村振興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
走進明水鎮向榮村油桃種植基地,7個大棚整齊排布,4000多棵油桃樹舒展枝葉,長勢喜人。『這油桃苗具備抗寒特性,再加上大棚的「保暖秘籍」,就算北方天寒地凍,也能讓油桃樹穩穩紮根結果。』基地負責人王鳳明的話語裡滿是自豪。過去,北方冬季嚴寒曾是油桃種植的『攔路虎』,而明水通過農業技術創新,破解了寒地種植難題,不僅讓百姓吃上了本地優質油桃,還蹚出了一條寒地特色種植的新路子。
更讓消費者認可的是基地堅持的綠色種植理念,不打藥、不打蠟、不染色、不催熟,讓油桃在自然生長中積聚美味。『以前總覺得北方種不出這麼好吃的油桃,今天親手摘了嘗,果肉又嫩又甜,滿是自然果香!』正在采摘的市民林晴捧著剛摘下的油桃,笑意盈盈。今年,基地預計產出油桃3萬斤,年經營收入可達35萬元,也為村民就近就業搭建了堅實平臺。
如果說向榮村的油桃是『甜蜜致富果』,那互助村的菌菇便是『鮮香黃金菇』。在明水鎮互助村菌菇生產基地,48個標准化愛爾蘭菇棚及配套設施格外醒目。棚內智能溫控系統精准調節溫濕度,為菌菇生長打造『最優環境』;基地深耕菌種培育,采用科學的培養基配方和生物防治技術,既守住了菌菇品質底線,又穩住了產量基本盤。此外,基地配套建設的冷庫與冷鏈運輸車,構建起『從棚內到市場』的鮮度保障鏈,讓新鮮菌菇直達消費者餐桌,守住『鮮』味。
依托『訂單式』銷售模式,基地產品主要銷往明水周邊地區、哈爾濱、大慶等城市,憑借高營養價值和鮮嫩口感,供不應求。目前,基地年經營收入達200多萬元,就業帶動成效顯著——常年僱傭村民30人左右,采摘旺季時每日用工量突破100人,讓村民實現了『顧家、增收兩不誤』,真正把產業紅利轉化為群眾的『錢袋子』。
明水鎮特色種植的成功實踐,正以『點上突破』帶動『面上開花』,為全縣特色種植經濟按下『加速鍵』。如今,明水縣立足資源稟賦,推動特色種植向『一鄉一品、一村一特』縱深發展:雙興鎮的娜莎黃瓜、樹人鄉的菇娘、育林鄉的李子等特色產業遍布鄉村,形成了多元發展、各具特色的農業產業格局,有效推動農業產業結構優化昇級。
從大棚裡的精細種植,到田間地頭的豐收圖景,明水縣正以特色種植為支點,撬動『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變美』的鄉村振興大文章。下一步,明水將持續深耕特色種植產業,推動產業鏈延伸、價值鏈提昇,讓更多農民在產業發展中共享成果,奮力繪就產業興旺、生態宜居、生活富裕的鄉村振興美好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