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黑土到星軌
海倫大豆育種鑄就『中國芯』
□ 特約記者 姜立峰 全媒體記者 宋一楓
盛夏時節,海倫市200多萬畝大豆田如綠色海洋,田間豆浪隨風起伏。而在海南省三亞市崖州區南濱農場試驗田裡,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研究員李艷華正運用無人機監測系統記錄『東生』系列大豆的株高數據。這些采用『大壟三行密植』技術培育的豆種,去年搭載實踐十九號衛星完成太空育種實驗,其43.97%的蛋白質含量創下寒地大豆新紀錄。
當這些承載太空基因的種子回歸黑土地,海倫大豆產業圖景正悄然重構。近年,海倫積極打造『中國大豆名城』品牌,將種子研發昇級作為發展大豆產業的重心,依托李艷華團隊技術力量,培育審定了21個『東生』系列品種。其中,『東生22』全國推廣面積達207萬畝,畝產突破440斤。海倫大豆成為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太空優選蛋白計劃的先行者。
優良的大豆品質、特有的富硒資源,為海倫大豆產業發展注入了強勁動能,這些資源優勢在精深加工領域持續釋放澎湃活力。在鵬翔工貿的有機大豆加工車間,從種植到深加工,全產業鏈閉環運轉。山東香馳控股投資的年產15萬噸大豆項目拔地而起,一條萬噸級大豆蛋白生產線正破土而出。今年建成投產後,大豆分離蛋白產品將銷往90多個國家和地區。屆時,大豆蛋白生產線將與原有的豆漿粉、精煉豆油等產品共同構成精深加工矩陣。掙脫『原字號』桎梏,海倫大豆正向價值鏈頂端攀登。
目前,海倫年大豆加工能力達80萬噸,9家規模企業帶動200餘家小微工廠,形成『種植-加工-研發』的完整生態鏈條。豆漿粉飄香南北、精煉豆油進駐萬家灶臺、豆粕成為養殖業剛需,海倫大豆煥發出無限生機。
借助優質糧食工程的實施,海倫市糧儲部門化身最強『推銷員』,在品牌營銷上持續發力。在哈爾濱亞冬會的公交線路上,成都、杭州的電梯內,『中國大豆名城』形象持續輸出;在武漢、南京的品鑒會上,『海倫大豆』知名度和影響力不斷攀昇;在中國糧食交易大會、中國國際大豆食品加工技術及設備展覽會、上海環球食品展等頂級展會現場,海倫大豆成為耀眼的明星產品;在北京海倫大豆品牌推廣暨招商簽約活動中,海倫榮獲『全國非轉基因優質大豆供應基地』稱號,與祖名食品等龍頭企業簽訂19.1萬噸訂單。這些舉措推動『海倫大豆』斬獲51.03億元品牌價值,躋身全國地理標志百強,更以唯一大豆品牌身份入選國家農業品牌精品培育計劃。
種子是農業的芯片,科技育種則是農業革命的強勁引擎。從李艷華記錄的數據到中科院東北地理所實驗室裡的基因圖譜,從寒地黑土到太空星軌,海倫豆種強勢植入『中國芯』,大大增強了端牢中國飯碗的硬核底氣。
2024年,海倫規模以上大豆企業產值達7.49億元,育種研發、規模種植、精深加工的完整產業鏈優勢漸顯。從田壟到車間,從商超到太空,海倫大豆貫穿『星地』的產業昇級之路,正在書寫中國大豆自主可控的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