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攝 特約記者 張自峰 黑龍江日報記者 董新英



『家人們,我手裡拿的就是地裡剛摘下來的菇娘,咱這裡產的菇娘顆粒大、汁水飽滿、口感甘甜,拍三斤裝更劃算!』在慶安縣豐收鄉豐泰村的一處菇娘種植地塊,由當地鄉政府組織開展的助農直播正火熱進行,工作人員化身網絡主播,向網友展示著地產優質農產品。
盛夏時節,在慶安縣,具有東北特色的菇娘果迎來豐收,當地一邊忙采收、一邊忙銷售,地產鮮果從黑土地的田間地頭走向全國市場,一幅產銷對接的鄉村振興圖景生動鋪展。
『現在市場價格還可以,零售價格每斤在8元左右,批發給客商每斤5.5元左右,效益不錯。』直播鏡頭裡,除了飽滿甘甜的果實,還有種植戶馮艷和工人們勤勞的身影,她們正忙著采摘鮮果、分揀裝箱,感受收獲的喜悅。馮艷介紹,今年自家種植40畝菇娘,已進入豐產期,日均采收2000斤左右,產品遠銷沈陽、大連等地,現在除了批發商上門收購,鄉政府還幫著直播做銷售,產品銷路非常好。
在豐收鄉,像馮艷這樣的特色種植戶並非個例。今年豐收鄉積極引導農戶調整種植結構,種植高效經濟作物,菇娘種植面積達800餘畝,西瓜、香瓜等30餘畝,藍莓、大蔥等40餘畝。豐收鄉副鄉長張演超介紹,為了助力農產品銷售,鄉政府注冊『豐收雜貨鋪』新媒體賬號,通過電商平臺推廣本地特色農產品,並在充分調研摸底的基礎上,制作全鄉夏季瓜菜分布圖和特色種植養殖分布圖,吸引更多客戶來購買農產品,進而拓寬銷售渠道,助農增收。
夕陽西下,滿載菇娘的貨車駛向城市,手機訂單的提示音時不時響起,從傳統種植到電商賦能,慶安縣正立足資源稟賦,持續探索發展『一村一品』鄉村產業新格局,讓更多『黃金果』走出田間,遠銷域外市場,為鄉村產業振興注入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