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千裡的新鮮
北林蔬菜借力『北菜南運』端上南方人的餐桌
□ 特約記者 蔣寶棟 全媒體記者 陳驍 蔡秀鳳

炎炎夏日,當持續的高溫籠罩著上海、廣州等南方城市時,綏化市北林區的新鮮蔬菜搭乘冷鏈物流,開啟南下旅程,正源源不斷地運向南方市場,給暑熱的南方帶去『黑土地』蔬菜特有的清香。
隨著『菜籃子』工程建設及市場經濟的發展,近年來,北林區按照專業化、設施化、集約化方向,把大力發展蔬菜產業作為調優種植結構、促進農民增收的重要增長極,通過打造『北菜南運』的重要集中種植基地,在帶動當地種植業結構調整、增加農民收入的同時,進一步滿足南方市場對優質無公害蔬菜的需求。
『政府引導』讓農民『種好菜』
北林區地處松嫩平原黑土核心區,素有『六河九岸』之稱,呼蘭河、努敏河等六條河流貫穿全境,完美的物候環境淨化了這片寒地黑土,成就了萬頃豐饒。
依托如此優渥的自然優勢,北林區充分利用本地夏季蔬菜生產的價格和品質優勢,抓住南方市場夏季蔬菜生產供應淡季的機會,按照適地適種的要求,科學規劃生產布局,積極引導農民發展特色優勢蔬菜產業,油豆角、辣椒、甘藍、西紅柿、黃瓜、茄子等大宗經濟作物遠銷廣州、上海、深圳等南方市場,以及韓國、日本、俄羅斯等地,市場反應良好,供不應求。2025年,北林區瓜菜種植面積達14萬畝,總產量約24萬噸。
『北菜南運』是市場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北林區農業局副局長馬亞靜介紹,『進入夏季,我國南方地區持續高溫多雨,就像東北寒冷的冬季一樣,極端天氣不利於蔬菜的生長,也是蔬菜匱乏的季節。但同一時間,在我們北林區正是油豆角、辣椒、鮮食玉米等蔬菜大量上市的季節,這類蔬菜也成為北菜南運的重點蔬菜。近年來,我們不斷提昇技術水平,大力發展綠色食品蔬菜,讓優質蔬菜「走進」全國百姓的餐桌。』
早些年,北林區就流傳著『長發的瓜、永安的菜,紅旗的西瓜遍地賣』的說法。
近年來,北林區堅持把專業化生產作為推進蔬菜產業的重要前提,突出區域特色,圍繞種植規模大、產品質量優、生產效益好、市場知名度高的辣椒、豆角、鮮食玉米等優勢特色蔬菜骨乾品種,加強品牌建設,積極發展綠色、無公害產品。目前,辣椒、豆角、甘藍等蔬菜品種已成為北林區『招牌蔬菜』。
與此同時,北林區持續推進規模化生產,采取資金投入、服務保障、政策扶持等綜合措施,不斷擴大合作社數量,先後湧現出了潤農蔬菜育苗基地專業合作社、華召農業種植專業合作社、億達蔬菜經銷有限公司等種植規模大、引帶能力強的合作社組織30餘家,規模種植面積達10萬畝,並通過『企業+合作社+農戶』的銷售模式,逐漸形成現采現摘、即發即走的規模化、特色化產業基地,不僅滿足本地市場需求,還將蔬菜遠銷沈陽、北京、廣州等國內大中城市,以及國外市場。
『企業發力』讓農民『好種菜』
眼下,即將進入『辣椒』采摘銷售的關鍵時期。在北林區紅旗鄉潤農蔬菜育苗基地合作社的種植基地內,連排的蔬菜大棚整齊排列,在遠處的大地裡,工人們正頂著烈日為辣椒秧兩側安裝架子。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通過在兩個架子之間拉上繩子,可以防止辣椒倒伏,有效提高采摘效率的同時,還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損失。
『馬上到采摘期了,我們通過多年實踐,采用大壟雙行的種植方式,有效提高了辣椒的產量和品質。』提到『北菜南運』,合作社負責人徐航介紹說,『「北菜南運」是合作社農產品業務發展的重要方向,我們合作社除銷售自己種植的蔬菜,也收購區域內新鮮蔬菜,形成合力抱拳闖市場,即保證了蔬菜的質量,也叫響了蔬菜品牌,進一步開闢南方市場銷售渠道。』
潤農合作社主要種植辣椒、大蔥、甘藍等蔬菜,種植的蔬菜受到市場良好反饋,不但帶動周邊種植戶100餘戶,還通過訂單配種、配技術、辣椒回收的方式,有效帶動了北林區內紅旗、永安、長發、太平、寶山等多個鄉鎮,以及周邊蘭西、肇東、巴彥、望奎等多個縣市區的種植戶。
種植戶李世偉今年跟著潤農合作社種植了60餘畝辣椒,面對即將到來的采摘期,李世偉把他家『七大姑八大姨』都叫來幫忙,為打贏『辣椒采摘戰』做好充足准備。李世偉說道,『我這幾年跟著合作社種辣椒都掙到了錢,今年我還擴大了種植面積,看目前辣椒的長勢良好,肯定又是大豐收。』
同樣位於北林區太平川鎮的華召農業種植專業合作社這幾日也忙得『腳打後腦勺』,總經理張華召正組織工人為即將到來的豆角的采摘期做著准備工作。
華召合作社是一家從種植、加工、銷售為一體的合作社,主要生產的速凍黃豆角、速凍黃金勾、速凍綠油豆年產量3000噸,供不應求,主要銷售北京、長春、內蒙古、重慶等地。並和當地農戶訂單800畝,帶動300多戶農民共同致富。
張華召介紹道,『我們種植豆角生長的黑土地在雪水浸潤數月,氨基酸含量高,日夜溫差大,並且每年只耕種一季,保證了土地的營養成分,也造就了豆角的獨特營養和口感。同時,因為豆角采摘期集中在7月,為了讓消費者一年四季都能享受到美味,我們采用了特殊的加工工藝,最大程度保存了豆角的新鮮口感和營養,從生產、儲存、運輸、銷售到消費的各個環節,豆角始終處於規定的低溫環境下,為消費者『種』出美味又滿意的食物。』
『完善設施』讓農民『種菜好』
清晨,北林區慶達農產品批發大市場內一片繁忙,南來北往的蔬菜批發商一早便聚集在這裡,采集著當地菜農新采摘下來的蔬菜,隨後一輛輛大貨車從這裡就近駛上高速,開往全國各地的蔬菜批發市場……
近年來,隨著冷庫技術,以及冷鏈物流行業的快速發展,蔬菜等農產品運輸效率大幅提高,也為北菜南運過程中蔬菜品質保障提供支持。北林區不斷加大物流服務業發展力度,並依托鄉村振興銜接資金建設的冷庫,采取應季速凍加工、反季銷售等措施發展黃豆角、鮮食玉米等蔬菜生產,逐漸成為『北菜南運』的重要中轉樞紐。
今年,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通知,將30個國家物流樞紐納入建設名單,我市以北林區為核心載體,創建綏化商貿服務型國家物流樞紐獲批。
入選國家物流樞紐建設名單,不僅是一張靚麗的國家級城市名片,也是深入推動物流領域改革發展,綜合提昇現代物流整體效能和服務質量的有利契機,還為『北菜南運』提供有力保障。
北林區物流辦主任王彥輝介紹,北林區結合實際,編制完成了《北林區物流業發展規劃》,積極推動物流業快速發展。截至目前,北林區物流企業現已發展到49家、快遞企業54家、運輸企業391家。借助物流業快速發展,催生了一大批域外連鎖超市、旗艦店、門店,為『北菜南運』夯實基礎,讓北林的新鮮蔬菜、反季蔬菜在京津冀北上廣等發達城市站穩了腳跟。
連日來,在北林區營口港綏化陸港一派熱火朝天的繁忙景象,只見在龍門吊的作業下貨物正在有序地裝上集裝箱,准備發往目的地。營口港綏化陸港是濱北最大的內陸港,興建於2012年。企業擁有1100米鐵路專用線和專業的內陸港計算機管理系統,年設計貨物吞吐量100萬噸,可滿足客戶在東北、華北各口岸的海運進出口業務及國內運輸業務。
據悉,從綏化發運貨物到遼寧?魚圈,原來需要五天到七天的時間,現在只用19個小時就可以到,更好地實現了港口運輸功能的全面發展,為廣大客戶提供便捷、高效的物流服務。
『北菜南運』除了便捷的物流服務,還離不開保鮮冷藏庫的『速凍保藏』技術。
在北林區東福鎮腰房村,陳福生的反季蔬菜事業高速發展便得益於該技術。2012年,陳福生成立了億達反季蔬菜專業合作社。該合作社建有恆溫貯藏室、冷庫3200平方米,可實現蔬菜保鮮、速凍100餘噸。同時,合作社還收購北林區菜農種植的優質蔬菜,通過穩定的銷售渠道,將北林優質蔬菜遠銷上海、北京等地。
與此同時,新華鄉保豐農作物專業種植合作社的黃豆角生產流水線,社員們正在對黃豆角進行分級加工,一根根鮮嫩的黃豆角經過掐尖、清洗、蒸煮、速凍,儲存到恆溫冷庫,全部加工過程實現了零添加,保證了黃豆角的綠色有機。合作社理事長蔡麗平說:『每年7、8月份農民把采摘下來的鮮豆角送到工廠,掐尖、清洗、高溫、蒸煮後,進行速凍保存,現在合作社的黃豆角供不應求,不等生產季結束就已經被訂購一空了,產品銷往北京、上海、廣州、哈爾濱、青島、大連、赤峰等多地。』
保鮮冷藏庫的建設不但保障了農產品的新鮮品質,也為北林區『北菜南運』提供了保障。目前,北林區現有冷鏈物流企業22家,分布在城郊及太平川、西長發、永安、紅旗等蔬菜主產區,加工的主導產品為速凍鮮食玉米和速凍黃豆角,冷庫面積約17萬平方米,低溫冷藏及冷凍能力近25萬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