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要聞 省內要聞 本地要聞 精彩點擊 專題新聞 通知公告 猛?象詩刊 日報數字報 晚報數字報 綏化晚報新媒體
經濟新聞 綜合新聞 視頻新聞 市場監管 黑土副刊 日報頭條號 小記者風采 日報公眾號 晚報公眾號 綏化直播
  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綏化新聞網  >  本地新聞  >  經濟

歡勝鄉為返鄉農民工定制種植『服務包』

來源:綏化日報 2025-07-04 字體:

從『歸鄉客』到『新農人』
歡勝鄉為返鄉農民工定制種植『服務包』

 

  東北網綏化7月4日訊 ( 張亞新 特約記者 段金林 )        前些年進城務工的農民近年來紛紛返鄉種田,他們把出租或流轉的土地收回來,由自己經營耕種。由於他們長期離土離鄉,對種地已經變得生疏,種地未免『毛草』。慶安縣歡勝鄉黨委、政府領導敏銳地發現這一問題,采取四條措施,加大對這些新增散種植戶精准指導力度,確保種地高質量不走樣,築牢豐收根基。

  受市場或年齡原因影響,有些農民工只能返鄉種田,成為農村新增的種地散戶。這些返鄉農民工由於多年在外打工,現在回鄉經營種植成了『門外漢』,對先進種植技術更是一竅不通。60多歲的莊戶人,卻成了種地的『生手』,對他們進行精細化指導,這已成為農村乾部的主要任務。為此歡勝鄉采取四條應急措施,破解這一難題。

  舉辦科技培訓班。鄉政府利用農閑季節,連續舉辦現代科技培訓班,本著『急用先學、用啥學啥』的原則,從本地當家品種出發,著力培訓寬幅精播、良種包衣、浸種發芽、水肥一體等現代技術,促進分散農戶與現代技術有效銜接,使他們由『學會』種田躍昇到『智慧』種田。

  闢建標准示范田。有些現代科技對返鄉農民工一時難以學會弄懂,對此,鄉政府在每個村都闢建標准示范田,從浸種到播種、從夏管到秋收,抓住關鍵技術環節,組織返鄉的農民到現場觀摩,由技術員現場講解技術要領,從學會一招一式做起,然後領會先進技術,通過引領示范,產生輻射效應,也帶動了相關技術落地。深耕深翻、水肥一體、寬壟種植等技術難點,都是通過科技示范田解決的。

  組建能人傳幫帶。這個鄉在推進現代科技的過程中,湧現了一批土專家、小能人,他們深受群眾信任。鄉政府把40多位科技能人組建成傳幫帶隊伍,分散到村屯,入戶進家、到田間地頭,面對面手把手進行先進技術傳授,很受返鄉農民的歡迎。永利村是水稻種植村,返鄉的農民不會用手機掌控蟲情、苗情、?情,負責幫帶的土專家到現場,一邊拿著手機操作,一邊詳細講解手機應用程序,告訴農戶說,現在手機已經成了新農具,只要學會應用程序,遠程摁鍵開啟就可以實時監控水肥使用數據,做到既節肥又省水。

  乾部下田精指導。歡勝鄉領導認為,農民工大批返鄉,土地流轉大幅回落,分散種植戶大量增加,這是農村出現的新情況,必須高度重視,兩委班子乾部堅持一竿子插到底,精心指導到位,幫助返鄉的農民種好田,奪豐收。為此鄉黨委、政府采取領導分工包村屯的辦法,逐人落實包戶到田,幫助解決面臨的實際困難,把著力點放在推行先進技術,持續推進高標准農田,讓返鄉農民不落伍不掉隊,能夠科技種田、智慧種田。


編輯:韓敏

綏化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