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森 湯欣穎 全媒體記者 許宏偉
就業是民生之本,也是經濟發展的『晴雨表』。『十四五』期間,我市深入貫徹就業優先戰略,以『高質量充分就業』為目標,構建起政府主導、企業支持、社會參與的『大就業』格局,打出政策扶持、產業拉動、技能提昇、服務優化的『組合拳』,讓就業『基本盤』更穩、質量更高、活力更強,為綏化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注入強勁動力。
凝聚合力,構建高效就業工作體系
我市堅持把高質量充分就業作為重要目標,堅定實施就業優先戰略。市政府成立由分管副市長為組長、40多個政府部門為成員單位的市就業促進、勞動保護和農民工工作領導小組,並出臺《綏化市關於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的實施意見》,為就業工作提供制度保障。
人社、發改、商務、市場等部門協同創新,實施大項目拉動、創業帶動、新業態牽動、培育市場主體促進就業等舉措。同時建立『市級宏觀指導、縣級落實指標、鄉鎮收集需求、社區精准對接』的上下聯動機制。其中,『綏化就業大集』公共就業服務品牌榮獲全國優秀就業服務案例一等獎,成為我市就業工作的亮麗名片。
產業賦能,促進就業經濟良性互動
我市深挖特色產業潛力,推動產業發展與就業提質擴容互促共進。『十四五』期間,推出惠企利民政策包,累計兌現靈活就業社保補貼、就業見習補貼等超1.4億元,落實階段性降費率政策並發放穩崗返還資金,減輕企業用人成本。
在鼓勵創業方面,成立『綏化市創業擔保貸款中心』,推出『綏心貸』小程序,累計發放創業擔保貸款10億元。綏棱縣以數字產業園為載體,吸引43家數字經濟企業入駐,帶動2800餘人就業,獲得省政府主要領導肯定。
技能築基,塑造現代人力資源優勢
為提昇勞動者就業競爭力,我市大力實施『技能綏化』行動,面向各類群體開展崗前培訓、技能提昇培訓等,並動態調整培訓項目和緊缺職業目錄。
同時,成立六大重點產業『政校企』技能人纔培養聯盟,推動政府、學校、企業三方協同育人。此外,指導企業、技工院校等開展職業技能等級認定,黑龍江新和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5家企業成為認定機構,完善技能人纔評價體系。
精准施策,保障重點群體就業
我市堅持把高校畢業生等青年群體就業作為重中之重,開展『1311』實名制服務,舉辦系列招聘活動,落實政策性就業崗位。深化跨區域勞務協作,打造18個特色勞務品牌。
2025年,海倫市依托三特服裝廠與亞冬會合作契機,通過流動宣傳車送崗,幫助1300餘名農民工就近就業。加大對就業困難人員援助力度,實現零就業家庭『動態清零』。
服務昇級,促進就近就地就業
我市強化公共就業服務,依托『綏化就業大集』開展線上線下招聘活動5324場次,達成就業意向3萬餘人。打造標准化『家門口』就業服務站,『十四五』期間,全市建成基層服務平臺1629個、充分就業社區201個等各類就業服務站點,提供職業指導453.85萬人次、推薦崗位402.16萬個。
市縣兩級成立『人社服務專員』入企服務,已對接服務企業1萬餘次,解決問題近3000個,保障企業用工需求。
築牢底線,構建和諧勞動關系
我市致力於建立統一規范的人力資源市場體系,推動集體協商和集體合同制度,保障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首創『四方協議』防范勞務派遣風險。
加強勞動保障監察,及時處置欠薪線索。人社、檢察機關建立聯動機制,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確保勞動者勞有所得。
展望未來,綏化將繼續以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為目標,持續通過經濟帶動、政策賦能等多項舉措,推動產業、企業、創業、就業『四業聯動』,為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和民生事業進步注入強勁動力,奮力書寫就業高質量發展的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