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要聞 省內要聞 本地要聞 精彩點擊 專題新聞 通知公告 猛?象詩刊 日報數字報 晚報數字報 綏化晚報新媒體
經濟新聞 綜合新聞 視頻新聞 市場監管 黑土副刊 日報頭條號 小記者風采 日報公眾號 晚報公眾號 綏化直播
  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綏化新聞網  >  本地新聞  >  要聞

綏化首獲『全國雙擁模范城』鑄就魚水情深新豐碑

來源:綏化新聞網 2025-06-25 字體:

  李欣桐 全媒體記者 許宏偉

  近日,我市迎來雙擁工作歷史性時刻!在2025年4月23日於北京召開的全國雙擁模范城(縣)命名大會上,綏化市首次榮獲『全國雙擁模范城』稱號。市委書記張寶偉專門作出批示,號召全市學習退役軍人事務局『爭先創優、攻堅克難』的精神,肯定這一榮譽是全市共同努力的成果。

  這一國家級榮譽的背後,凝聚著綏化市退役軍人事務局牽頭引領、全市軍地協同奮進的心血,充分彰顯了寒地黑土上深厚的軍政軍民團結魚水深情。

  在雙擁工作推進過程中,綏化市退役軍人事務局以思想解放為突破口,打破傳統雙擁工作局限,全力構建黨政軍企協同的『大雙擁』工作體系。作為雙擁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承擔單位,該局創新建立軍地『雙清單』制度,成功解決駐軍部隊訓練場地擴建、隨軍家屬就業等30餘項難題;推出『千人幫萬人』結對幫扶機制,組織4671名黨員乾部與困難退役軍人家庭『一對一』幫扶,累計投入1400餘萬元,切實解決退役軍人醫療、住房等生活難題。同時,我市在全省率先實現優撫對象生活補助按月發放,較國家規定提前一年完成,讓3萬餘人從中受益。

  『只有當過兵,纔懂得當兵的責任。』市退役軍人事務局黨組書記、局長趙士濤表示,通過健全市縣鄉村四級服務體系,設立1750個服務中心/站,並組建1770支『橄欖綠』志願者服務隊,4413名注冊志願者積極投身服務,實現了服務保障的全方位覆蓋。面對歷史遺留問題,該局積極爭取資金9.7億元,快速推進『兩費』發放工作,受到省委通報表揚;更是在全省率先實現帶病回鄉退役軍人醫療補助財政兜底,為軍人家庭減輕負擔。

  對標全國雙擁模范城標准,我市打造了『紅色基因傳承+智慧服務創新』的雙輪驅動模式。建成綏化英烈園(全國『老區精神教育基地』)、雙擁共建基地、雙擁廣場等紅色教育矩陣,其中英烈園內孫殿金烈士雕塑等場景成為傳承紅色文化的標志性景觀。此外,我市與浪潮集團合作建設東北首家智慧光榮院,運用物聯網技術實現優撫對象健康監測、遠程醫療全覆蓋。在社會化擁軍方面,招募近600家企業組建『擁軍聯盟』,聯合農擔公司、郵儲銀行推出『擁軍貸』『八一折體檢』等12項專屬服務,累計發放創業貸款8351萬元,惠及343名退役軍人。市軍供站創新打造『軍人之家』服務品牌,為新兵贈送包含《黑土軍魂》等物品的『擁軍禮包』,讓紅色記憶伴隨新兵入伍征程。

  我市還不斷深化『城連共建』『軍地聯誼』機制,多次組織『情系邊海防』活動慰問新疆邊防官兵,解決家屬就業、子女入學等『三後』問題87件。軍地聯合開展『老兵宣講團』進校園、軍營開放日等40餘場活動,推出《黑土壯歌》抗戰系列短片,編纂2部紅色教材,讓雙擁文化深入人心。駐綏軍(警)部隊也主動投身地方建設,2020年以來出動民兵5萬餘人次參與應急任務,投入100餘萬元幫扶貧困村,望奎縣人武部更是榮獲『軍隊參與脫貧攻堅先進集體』表彰。

  在能力作風建設方面,市退役軍人事務局常態化開展『新號角業務大講堂』,培養出眾多優秀年輕乾部,多次被上級部門遴選;建局六年4次獲評『實績突出領導班子』,2024年再獲優秀等次。趙士濤創作的《永遠手握手》被定為省志願隊隊歌,講解員閆爍榮獲全省英烈講解員大賽第一名,全局58名乾部成為推動雙擁工作的核心力量。

  作為革命老區,綏化曾孕育趙尚志、趙一曼等抗日英雄。如今,『全國雙擁模范城』這一榮譽不僅是一張閃亮的國家級名片,更是我市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大局的新起點。綏化將以市委書記張寶偉的批示精神為指引,持續深化能力作風建設,鞏固軍政軍民團結的良好局面,讓雙擁之花在黑土地上綻放得更加絢爛,為強國夢、強軍夢貢獻更多綏化力量。


編輯:劉申

綏化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