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倫做優做強特色產業側記
馬明舒 特約記者 姜立峰 全媒體記者 王宏妍 廉紅
走進初夏時節的海倫鄉村,大鵝在池塘嬉戲,果蔬園裡香氣襲人,玉米田泛起綠浪……特色產業如朵朵繁花綻放在希望的田野上,映照著村民們洋溢幸福的笑臉。這幅產業興旺、鄉村秀美、百姓富足的鄉村振興畫卷,正以蓬勃的生命力在黑土地上徐徐鋪展。
作為『中國籽鵝之鄉』,海倫市將大鵝產業作為『1+3+N』產業布局的重要支柱。憑借投資小、周期短、風險低的天然優勢,當地構建起育種、孵化、養殖、加工一體化的全產業鏈模式,讓『振興大鵝經濟』不僅成為幫扶戶穩定增收的『壓艙石』,更化作鄉村振興的『先手棋』。如今,規模化養殖的籽鵝群正帶動脫貧群眾在致富路上穩步前行,讓傳統養殖業煥發新生機。
在前進鎮勝利村,啟發毛蔥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兔耳紅』毛蔥聲名遠揚。這家由175戶社員組成的合作社,以『六統一』管理模式(統一整地、播種、品種、施肥、防蟲、收獲)實現標准化種植,560畝基地年產鮮毛蔥840噸,通過與龍頭企業簽訂保底價收購協議,年創產值超252萬元。無公害農產品認證與出口創匯的雙重優勢,讓壟溝裡生長的毛蔥成為社員們的『致富金豆』,也讓『小特產』做成了『大產業』。
走進『中國菇娘之鄉』共合鎮,富硒甜菇娘種植基地裡,秧苗翠綠。這種富含維生素與微量元素的特色作物,每畝地為種植戶帶來3400元純收入,從采摘挑揀到物流銷售的全產業鏈,更讓綜合效益突破萬元大關。小小的菇娘果,正以『小而精』的產業形態,成為農民增收的『甜蜜事業』。
在鮮食玉米產業領域,黑龍江省秋豐農業服務有限公司構建起科技賦能的現代化發展路徑。3萬平方米的智能廠區內,全國稀缺的流態化速凍隧道正全速運轉,讓鮮食玉米從采摘到加工不超過3小時,-35℃的超低溫鎖鮮技術完美保留了黑土玉米的香甜。1.5萬畝富硒基地畝產達1800公斤,『鴻福春』系列產品通過15家電商平臺與連鎖商超暢銷全國,2024年1.2億元的銷售額背後,是500戶農戶年均2.8萬元的增收實效,讓『黃金作物』真正結出了『黃金效益』。
東風鎮仁東村的蛻變更是海倫特色產業發展的生動縮影。2024年,這個村以110萬元集體經濟收入、2.13萬元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亮眼成績,斬獲『全國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村級實踐交流基地』等多項榮譽。黨建引領下的『五好兩宜』和美家園建設中,櫻桃采摘園裡的歡聲笑語、小龍蝦養殖塘的豐收景象,正通過技術共享、市場聯動的方式,帶動周邊村莊集體經濟年均增長23%,實現從『一枝獨秀』到『百花滿園』的跨越。
從水面游弋的白鵝到壟間生長的毛蔥,從枝頭懸掛的菇娘到冷庫鎖鮮的玉米,海倫市正以特色產業為筆,在黑土地上書寫著鄉村振興的時代答卷。當傳統優勢與現代科技碰撞,當分散經營走向集群發展,這片沃野田疇正不斷孕育新的希望,讓產業興旺的根基更牢、農民致富的道路更寬、鄉村振興的圖景更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