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俊華
李白准備離開洛陽,收到剛與之告別的好友元丹丘讓家人送來的一封信。
清蓮兄:吾回到穎陽山居,恰逢酒師杜康後人杜岑送來一壇百年陳釀杜康酒。這是世間稀有珍品,特請李兄過府同飲。
唐朝開元23年秋,李白到太原游玩。回程路過洛陽,遇上過去好友元丹丘。元在洛南穎陽山居。原本就想請李白住上幾天。李離家1年有餘,想念安陸妻兒,便謝絕了好友的邀請。想不到上路之際,便收到此信。
一聽說有百年陳釀好酒,一生有狂飲名氣的李白自然改變行程,直奔元家。
洛陽到穎陽不過百裡。李白踏著晨曦過洛橋,出伊闕,沿彭婆、曹劉莊古道,朝發夕至,便到穎陽。
趁天沒黑,我們何不先上高山觀賞暮色?主人這一提議,立即得到李白、杜岑響應。
他們漫步山路,便到高山。爬到山頂,南望優美鹿臺,看見穎水、汝水流到千裡之外,真像一位大姑娘,肩披兩條長長的白紗。白紗之間,便是酒師故裡汝陽杜康村。
當年,杜康就是在這裡釀出人間最好的美酒,被周天子封為酒仙。李白遙望遠方思緒萬千。
神士寶泉育杜康,助我詩家膽無量。李白對杜康充滿敬意,便對杜岑脫口而出。
先祖造酒,為調五味,助民樂,怎敢妄想為詩聖壯膽?杜岑趕忙謙讓。
曹操言,何以解懮?唯有杜康。曹植言,一杯杜康酒,吟成七步詩。元丹丘也說:杜康酒和我們文化人素有良緣,曹家父子,有詩為證。
三位好友高談闊論一番之後,暮色之下不覺來到丹丘山居家中。不等大家坐下,元丹丘便將那壇百年陳釀杜康酒搬了出來。
好酒!好酒!酒壇一開封,但聞香氣撲面而來。李白不禁出口成章:道逢曲東上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
元丹丘急斟一杯遞向李白。在滿院飄蕩的酒香之中,李白一飲而盡:醉了劉伶3載之酒,真乃人間神品!我李白能飲一杯,死而無憾!
李白邊說邊飲,3杯酒下肚,話也多了起來。話題不外乎這次雲游塞外風光故事,乃至長安城中遺老遺少軼事。
李白想起自己一生求仕不成的經歷,以及好不容易去到皇帝身邊,卻又主動辭職的苦衷,不由落下兩行辛酸的淚來:得意時酒助興,痛苦時酒澆愁。杜康酒仙乃真正聖人,最知詩人心意。
不知不覺中,三位好友一壇老酒也喝去了大半。李白但覺這酒越喝越香。
這酒千金難買,你還是少喝點吧!元丹丘知道這酒力的厲害,怕他喝醉,開始勸說李白。
這等好酒,我定要喝個痛快。金錢難買,就拿我的馬和皮袍去換。李白已有幾分醉意,但他仍然一個勁地喊著:天下珍品,豈可停杯?
李兄,何不乘你沒醉之際,借助酒興,寫首好詩?元丹丘知道,李白這人,酒興來時,勸他停杯,是沒用的。唯有激他吟詩,纔是上策。
丹丘子,你說的對。好酒催好詩。快拿筆來,詩有了。李白衝口而出: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元丹丘、杜岑一聽,一齊叫好。想不到,還沒等元丹丘把筆紙拿好,李白把帽子一摔,接著又來兩句: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
丹丘、杜岑知道,李白酒入愁腸,要出悲歌一曲。誰知他詩風又轉: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這裡,李白借黃河之水奔流到海,比喻壽命去而不返。人生應及時行樂,莫讓年華付東流。雖說符合自然規律,卻也有些消極。
誰知李白一把抓起酒壺滿斟一杯,一飲而盡,又連續發聲: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好詩!好詩!丹丘一邊叫好,一邊抓筆代書。同時笑了笑說:不過,你這個李白,山居寒捨,哪有如此闊綽的宴席?我這裡杜康酒不過百杯,300杯從何而來?
雖是誇張了一點,但寫詩就是要這樣,不妨大氣點。這時杜岑興奮之際,從旁插話。
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聽完元、杜兩人的話,李白接著說: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
賢弟,有何見教?杜岑滿懷期待:我們正等著你的好詩呢。
清蓮兄,你說得津津有味,我們聽得聲聲入耳。在那一片銀輝月色之下,元丹丘邊記錄邊開心地說。
經兩位這麼一說,借助酒興,李白又神采飛揚起來:鍾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復醒。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
人生富貴不會長,聖賢也有寂寞時。唯有像陳王曹植、杜岑、丹丘這些飲者纔能名留千古。
陳王昔時宴平樂,頭酒十千恣歡謔。主人為何言少錢?徑須沽酒對君酌。但聽這時的李白越說越快,看起來也還更加激動: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李白仍以陳王為證,寫出了酒仙們的曠達適意。
丹丘賢弟,這麼精彩的詩句你怎麼不記載呀?是呀,如此曠達、豪邁,令人心胸開闊的詩篇,把個元丹丘聽的入了迷,一時竟然忘記了記錄。經杜岑一提醒,他纔不由又將手中靈動的筆書寫開來。
不等元丹丘記完,李白思路一發不可收,便又高聲吟道:喝盡杜康萬壺酒,劉伶比我也自羞。神曲美酒甲天下,偏我飲酒恨悠悠。
元丹丘記錄速度明顯加快,寫完後正提筆凝神等待下文。
拿酒來!只見李白大喊一聲,踉蹌幾步,終因杜康酒醉,這首千古絕唱還沒吟完,便一頭倒在了地上。
後來其叔父李陽冰編輯珍藏在穎陽山居的《將進酒》這篇詩稿時,有意將後面四句刪除了。
李白本是個很有作為的人。但懷纔不遇,坎坷一生。求仕不成,便為詩仙。正應了他自己所言:天生我材必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