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亞春
月色溶溶,樹影幢幢,廣場上燈火輝煌,吃過晚飯的村民們陸陸續續來到這裡,團團圍坐,大聲交流著家長裡短,孩子們成群結隊嬉戲打鬧。廣場西側搭著一個舞臺,舞臺中央的LED大屏上滾動播放著《幸福村歌》,舞臺兩側的豎屏上打著『中秋村晚聯歡會』字樣。
中秋節前一天,我接到村主任的電話邀請,帶著母親,驅車近50公裡回到老家觀看晚會。我被安排在第一排,母親挨著我坐在第二排。剛一落座,母親就瞥見了10多年沒見的鄰居,馬上大聲喊起來。老姐妹一見,又是拉手又是拍肩,話匣子打開來,便如長江之水滔滔不絕。
《五星紅旗》歌聲一起,觀眾馬上鴉雀無聲。晚會拉開帷幕,二人轉、舞蹈、器樂輪番上場,獨唱、朗誦、小品八仙過海,掌聲、笑聲響徹夜空。節目一亮相,臺上臺下便唱成一片,最後一首歌唱罷,喝彩聲陡然暴起,直衝雲霄。村民旗袍秀登場,又引起臺下的一陣騷動。有的說,那是誰的老婆,那一位是誰家兒媳,原來身材都不咋的,練了幾年,身材苗條得真讓人眼紅,個個都像畫裡走下來的。一陣嘖嘖聲之後,我聽到腦後有人低語,『我也去學,下次我來演演看。』
在非洲鼓表演隊伍中,我發現了一位小學同學。她梳長發,穿著半綠半白綴著鱗片的演出服,雙手專注地拍擊鼓面,和其他隊員一起搖頭、點腳,一副怡然自得的狀態,仿佛不是在表演給別人看,而是用鼓聲和自己對話。我記憶中的同學文文靜靜,一說話就臉紅,似乎也沒有什麼音樂細胞。等她演出結束,我拉著她問長問短。她告訴我,她在一家企業上班,和一幫興趣相近的朋友一起去學了非洲鼓,平時一起訓練,有活動時大家一起出來表演表演,生活過得有滋有味!
『你別看節目有模有樣的,其實演員絕大多數是我們村民。』擔任晚會舞臺節目統籌的村主任說,『這臺節目並沒花我多少功夫。晚會已舉辦了4屆,參加演出的村民都有豐富經驗。』
村主任介紹,演出場地是村民文化娛樂健身廣場,桌椅是從村委搬來的,都是現成的。幾個骨乾演員,十八九歲時就參加過村裡的宣傳隊,如今昇級成爺爺奶奶,不用操心家務,平時一直在折騰老身板,功底杠杠滴。搞中秋晚會是村民年初就都知曉的大事,他們早早就各顯神通,鼓搗新節目。村裡確定了演出時間,就把這些人集中起來問一問,匯總一下。至於小學生街舞、樂器表演,也是『小村民』的本色表演。小家伙們平時身經百戰,早已不怯場,戲服一換,眉毛一畫,腮紅一抹,就上場了。『關鍵看村委的號召力和組織能力,高手在民間啊。』
晚會最大的亮點是抽獎。『辦晚會最大目的就是讓村民感受快樂,村裡的發展說到底就是讓老百姓得到實惠。』村主任告訴我。晚會三個板塊,節目設置和抽獎環節契合在一起,板塊之間是抽獎環節。表演了幾個節目後,主持人次第宣布抽取鼓勵獎、三等獎、二等獎和一等獎。鼓勵獎是一盒月餅。抽到的盡管有點失落,但還盼著後頭的大獎。抽到一等獎的8位村民一個個雄赳赳氣昂昂登上領獎臺,從村主任手中領取微波爐。有個小男孩搶先上臺領獎,咬牙伸臂死死抱著微波爐,還是搖搖晃晃的直往下墜,臺邊的奶奶見狀扔掉手上的拍子,衝上去托住箱底,引起臺下觀眾一陣哄笑。晚會在村乾部《不忘初心》的合唱中緩緩拉上帷幕,村民們意猶未已,久久不忍離開。我回過頭找母親時,她已經坐到了離我10多米遠的地方,已經跟幾個老姐妹聊了幾十年的陳谷子爛芝麻。
圓圓的月亮壓過樹梢,喧鬧的村莊逐漸寂靜下來。返城路上,母親一臉興奮地細數著聊天的老姐妹的名字,感嘆著村莊和鄰居的變化,反復講:『趕一趟遠路,回家看中秋晚會,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