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要聞 省內要聞 本地要聞 精彩點擊 專題新聞 通知公告 猛?象詩刊 日報數字報 晚報數字報 綏化晚報新媒體
經濟新聞 綜合新聞 視頻新聞 市場監管 黑土副刊 日報頭條號 小記者風采 日報公眾號 晚報公眾號 綏化直播
  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綏化新聞網  >  本地新聞  >  經濟

劉峰:帶領向榮村欣欣向榮

來源:綏化日報 2024-08-27 字體:

  □  黑龍江日報記者  董新英
 

  向榮村不只在綏棱縣有名,還是全省開展整村土地托管先鋒模范。『現在這個季節村裡最好看,領你走走,看看我們村的綠化。正好帶你去我們幸福大院看看,比你上次來更像樣兒了。』向榮村黨總支部書記劉峰帶著記者在村裡參觀,每走到一處就『顯擺』一下。不過,向榮村確實有很多可『顯擺』之處。

把村裡的事當成自家的事

  在幸福大院,遇到兩個外村人,跟劉峰聊了起來。『我不是這個村的,過來看親戚,你是劉書記吧?聽我們親戚說,劉書記把村帶得可好了。我們在村裡走了走,確實好啊。』劉峰似乎和誰都能聊得來,其中一位老者和劉峰握手聊了好一會兒:『我都從向榮村走了30多年了,聽說村裡現在好了,特意回來看看,不敢相信向榮村變成現在這樣了。』從當年的貧困村到如今的先進村,向榮村不但脫貧了,還積攢了不少家底。劉峰說,村集體收入累計達到5800萬元。

  向榮村2013年人均年收入不足7000元,到2022年實現人均年收入18800元,比2013年提高了168%。從2017年開始,向榮村已連續7年分紅。2023年末全村分紅2018萬元,人均分紅7332元,村集體增收510萬元,村民每?地比一般流轉純增收4000元。如今向榮村人均年純收入3萬元。村民們對『向榮村欣欣向榮』的期盼正逐步實現著。

  『我們整村就像一戶人家似的,地統一種,糧統一賣,年年都搞分紅大會。』劉峰說,當村乾部,你把村裡的事當自家的事,日子沒有過不好的。

村民『洗腳離田』後收入增加了

  向榮村的富民之路主要靠整村土地托管,村民『洗腳離田』後多元增收。

  劉峰說,人多地少,地塊零散是限制村裡發展的難題。為打破土地上的制約,經多方調研,他決定帶著大伙搞土地規模經營。『剛開始村民工作不好做,親兄弟差點和我翻臉,村裡當時也有幾個種地大戶,苦口婆心一點點磨,纔慢慢成立了合作社。』2016年綏棱縣克東向榮現代農機合作社正式成立,如今向榮村實現了整村托管,形成了集體領辦、帶地入社、機社融合、規模發展的現代農業生產經營模式,讓村裡90%的勞動力『洗腳離田』。

  劉峰告訴記者,現在都是大農機作業,幾天就乾完。土地由村集體托管後,實現耕種、供種、供肥、供藥、田管、指導、銷售『七統一』經營,村民以耕地入股,坐等分紅。

  目前,向榮村全村擁有各類精密播種機、大型收割機、飛防無人機等大型專用農機裝備數量110臺(套),去年合作社不但耕了全村的地,還為鄰近鄉鎮提供了土地托管服務。

好日子裡的儀式感

  『過日子就要喜氣洋洋的。』精打細算過日子的劉峰在儀式感上從不吝嗇。

  『忙活一年就等這一天呢,必須來點儀式感,多喜慶,多帶勁。大秧歌扭起來!』2023年12月7日的分紅大會,劉峰帶領村民共享著那份收獲的喜悅。

  2024年2月27日,鄉村振興資金支持的大型農機開進了向榮村,劉峰組織村民放起了鞭炮,隨著鞭炮聲農機開進了合作社。

  潘樹森口中說的分東西,有端午節每戶10斤雞蛋,中秋節每戶8斤豬肉,重陽節每戶4箱奶,春節每戶4種水果……『村裡啥都挑好的給大伙買,65歲和70歲老人過年還有紅包,考上大學的大學生還給獎勵,這些都是向榮村村民的「待遇」。』

  『現在生活好了,環境美了,大家每天勞作後就聚在一起活動活動、嘮嘮家常,這日子可好了。』村民喬曉梅高興地說。

產業興旺帶動鄉村富美

  土地都托管了,人去哪裡?村民董雙纔說,村裡的年輕人都去城裡打工了,秋後抽空回家還能領一筆可觀的分紅,腰包是鼓鼓的。老年人在村裡的日子就更愜意了,因為村裡的環境越來越好了。

  向榮村始終堅持發展為了村民、成果惠及村民,把大部分收益分配給村民,同時又把集體收益用於改善民生和基礎設施建設。

  這兩年,向榮村又新增了鮮食玉米加工產業,成立了專業合作社、注冊了公司,建了工廠、冷庫,組建了銷售團隊,形成了『種植+加工+冷藏+銷售』的鮮食玉米全產業鏈條。劉峰告訴記者,今年向榮村計劃投資1500萬元搞肉牛養殖項目,省市縣相關部門給予很大扶持,目前規劃設計都在積極推進中。

  『要帶領大家在鄉村振興路上大提速,總有做不完的事兒……』劉峰帶領著向榮村走在欣欣向榮的路上。


編輯:韓敏

綏化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