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要聞 省內要聞 本地要聞 精彩點擊 專題新聞 通知公告 猛?象詩刊 日報數字報 晚報數字報 綏化晚報新媒體
經濟新聞 綜合新聞 視頻新聞 市場監管 黑土副刊 日報頭條號 小記者風采 日報公眾號 晚報公眾號 綏化直播
  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綏化新聞網  >  黑土副刊

久遠的風箱聲

來源:綏化日報 2024-07-23 字體:

矯友田
 

  每當那一陣陣略顯沈悶,但卻頗有節奏的拉風箱的聲音響起時,農家屋頂的煙囪便會昇騰起一縷縷炊煙。尤其是在夏日的傍晚,拉風箱的聲音幾乎響徹了每一個村莊。那些古老的聲音碰撞在一起,而後打著滾兒追隨著西邊落日的餘暉而去。

  過去,農家人燒火做飯用的柴禾幾乎全是莊稼杆,如玉米秸、棉花杆、麥秸等等。農村灶間幾乎家家戶戶都有風箱,緊靠著灶頭,風箱的左下側裝有一個出風口,抽拉出來的風,就由這兒進到灶底,纔能將灶膛裡的火燒得旺旺的。

  從外觀上看,風箱就像一只未上漆的木箱,但裡面並不盛放東西。若要說盛放,那就是裝著用不完的空氣,用不完的風。

  風箱,主要是由風箱杆兒、風箱把兒和風箱扇兒構成。風箱把兒與兩根風箱杆兒連接著,一般都要用硬木制作,像棗木、槐木做的就比較好。這些木料結實、耐磨,不僅使用的壽命長,而且越用越光滑。

  為了不漏氣,那風箱扇兒的大小,幾乎和風箱的內腔差不多,四周還要用牛筋繩緊緊地箍上一圈雞毛,那軟軟的雞毛既不影響風箱扇的推拉,又能起到密閉的作用。

  每一次抽拉,小小的蓋板便會自由開合,吸入新鮮的空氣。後面是『鼻子』,『鼻孔』呼出用過的氣體,所以每一次抽拉風箱都會吐出一股小小的風。『呼呼、呼呼』地鼓動火焰起舞,把柔軟或堅硬的柴草燃燒得『嗶嗶、剝剝』的。

  那時,農家的灶臺一般與土炕相連。一拉風箱,無論冬夏,炕上都會是熱的。面對孩子們的糾纏,大人會把從地裡挖出來的紅薯、土豆之類的東西,一股腦兒地塞進火紅的灶膛裡。

  看著風箱推推拉拉,灶膛裡冒出一陣陣誘人的香氣。孩子們咽著唾沫星子,不等完全烤熟,手就伸了過去。結果,總有些心急的『饞猴』,不小心被燙傷了手指。

  灶膛裡的草木灰多了,就需要定期清理。這一般是大人的事情,但總有些好奇心強的孩子,因為感覺好玩,便硬要幫忙。最後弄得臉上白一道、黑一道,活像京戲裡的大花臉。

  每到過年的時候,家家戶戶都要煎、炸、蒸、燜,哪一樣都離不開火。於是,從早到晚都要坐在灶臺前,手不停地拉風箱,這真是一件既累人、又乏味的事情。

  然而,孩子們總是能夠從枯燥的勞作中體味到一種單純的快樂。他們一邊唱著歌謠,一邊拉著風箱,從鍋裡散發出的魚香或肉香,會令他們全身充滿了力量。

  隨著時代的進步,煤氣灶、電磁爐、微波爐等煮飯工具早已經走進了大多數的農村家庭,風箱已經逐漸退出了歷史的舞臺。那一陣陣拉風箱的聲音,在很多人的心裡,恐怕也只能在夢裡重溫了。


編輯:韓敏

綏化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