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路朝天詩觀與詩作掠影
齊鳳艷
(一)
午後我一邊讀著大路朝天的詩作,一邊腦海裡思緒紛紛。偶然抬頭看見鳥鳴將窗外的白、綠、黑、藍都吟唱得更明亮起來。然後再回頭重讀《其實注定的是遺忘》中的幾句,『像剛穿過的地下通道/吹薩克斯的青年/不發出聲音大家就不會看他一眼/像身邊的朋友在熱火朝天地打牌/我坐在一旁寫詩/不記下這些文字我就覺得這是/空白的一天/就會把自己又忘了』,我不由得想到,寫詩,就像歌唱或鳴叫,從而使自我、生活、事物等及其中的內含顯著。詩,即歌。並且,詩即志,記錄從而抵抗時間之洪流的衝刷。
詩人一面通透地認識到『其實注定的是遺忘』,一面又重負加身,以詩銘記。昨天在林清平的哲思小文中讀到:『如果真的看透了人生,你就不會只做名利和權力的奴隸,你就有了認識自己的閑情和雅致。』大路朝天詩作《詩人》中的詩人就是一位超越名利和權力的人,他們秉承美好願望,執著地觀察變化與發展,認識事物和世界的本質的詩藝追求。所以,詩人們的『閑』是表面的閑,而他們的『雅致』體現在『詩是崇高的追求,因之艱難的人生歷程也顯得壯美、典雅、神聖、宏闊而光彩奪目。』(昌耀語)
詩對生命與人生意義重大,它用語言建立了一個家園,詩人能在其中馳騁和安放心靈、情感、思緒,實現個體與世界的別樣往來和交融。對此緩聲慢語的大路朝天有自己相對低調的表達:『我是學文科的/可以描述吳剛砍樹的聲音/但不能把嫦娥和玉兔/發射到月球上去/我是空想社會主義』(《我是學文科的》);『我們給自己准備了肥皂劇或者愛情/甚至我這稀罕的詩歌/這時候/生活纔如同章魚的觸角/一點兒一點兒深入我們的身體/活成流水線之外不再按部就班的那一部分/這時候我纔可以寫下/五光十色/天馬行空』(《一個打工詩人在濱城的夜晚》)。
詩歌的功用是什麼?就是在黑夜裡和天空上,通過冥想的馳騁,精神的奔突獲得安慰與超拔。詩的救贖或助益常常都是情感的、理趣的、哲思的,而不是物質的。詩是流水線之外的那一部分。寫詩是海子所說的『走在路上/放聲歌唱/大風刮過山崗』,是大路朝天在《我們都是北方有四季的人》中寫的走過泥濘、捧過鮮花、『熟稔生老病死愛恨情仇』後,『眼中充滿了光亮』地『從庸常的日子裡走出』。
『沒有入世之心/你就成了一個無所事事的廢物/像一只埋首的鴕鳥/眼睛裡揉的都是沙子』(《一顆心可以包容不僅僅自己的軀體》)——讀大路朝天詩作,我看到,他於詩中的『出走』,不是避世,不是只純審美,不是只形而上的冥想。大路朝天的很多詩是帶著『與生存發生真切摩擦、帶著生活質感和鼻息的詩』(陳超語),他的寫作朝向的是陳超所說的『充實』的詩:『生活細節、體驗、感悟、思考,不僅要誠實,還得真正有新意,有新鮮清冽味道,像早晨猛然打開窗子一樣。』在這個層面上,評論家李犁這樣賞析大路朝天的詩:『他的詩歌實而重。實是指他不寫那些虛幻的東西,重是說他的詩歌承載了太多的經驗和思考。……而在獨特的發現中放進了深刻的思,詩歌就有了力度和高度。』所以大路朝天的詩作讓讀者『能像嗅到薔薇的香味那樣嗅到思想』。(艾略特語)
當一個詩人的『一顆心可以包容不僅僅自己的軀體』,他的寫作就不會停留在自我表現,如果這樣,他的自我最終將塌陷萎縮。在《其實注定的是遺忘》一詩中,我們看到,大路朝天的寫作是發生在『熱火朝天』地『打牌』的朋友身邊的寫作,在《一顆心可以包容不僅僅自己的軀體》中,我們看到,生活和人間時時縈繞在他的心靈和腦海,愛、美好、丑陋、悲喜、高尚時刻都是他的凝望。由此,他的自我是擴大了的豐盈的自我,他的詩歌世界是生氣灌注的一片多姿的天地。
(二)
每位詩人都希望自己能夠像王安石詩句中所描述的那樣『杖策窺園日數巡,攀花弄草興常新』。而《聖經·舊約》裡的一句話是:『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所以,詩歌要常寫常新需要詩人有奇巧之思、穎慧之語、高妙之藝外,還需要詩人個人經驗的獨特性或在普遍經驗中發現不同尋常的詩意的能力。我想,大路朝天在上面幾方面都顯示出了他的詩歌纔能。
鄉愁是古今中外詩歌的一個永恆的主題。評論家寧珍志關於大路朝天的鄉土詩『從故鄉的土地與民族的歷史中發掘詩意』的論說,點明了詩人視野與詩思的開闊度,而他鄉情中的小情調亦能引人入勝。《小偷》中,大路朝天以活靈活現的語言、深思熟慮的短句描寫孩童偷玉米時頑皮得令人忍俊不禁的夢境,來表達對童年的眷戀,對鄉情的吟誦。一系列體態、動態和神態描寫的詞語和短句,濃縮著難忘的歲月、悠長的悵惘和由戲鬧到凝重的心緒:逝去的美好歲月一去不復返了,其中的人有幾個能夠再謀面呢。『詩歌凝重了,但是大路朝天的表達卻是非常的輕松自如流暢』。評論家李犁對大路朝天詩作特點的這一總結裡,我也看到,這是大路朝天的處世哲學和行事個性使然,他寬裕兼淡然的表情下,是細膩和凝重。
當詩人講故事,分行使普通的文與眾不同,詩意了一把。一旦分行,平凡人物和小事就被成功地彈去其上煙塵,其中的人、情、意、味被從其他日常之流中撈出來,提醒我們要認真對待它。分行有警醒、祛除遮蔽的立竿見影之功效,使人生和生活中的碎片得到文學的關照,從而閃亮,反過來照亮人,慰藉人。讀大路朝天的《七十年代的點心——太姥姥去世20周年祭》和《幾十年後我纔知道那是梓樹》,我流淚了,這就是詩的感召力,讓讀者的情感蘇醒,悲傷或熱愛復活,知覺重新敏銳。另外,這兩首詩裡,無論是前者中故事的普遍性還是後者中情節的獨一性,都是詩人把自己的經驗和其中的情感紮根在話語中,並且詩中『恰切成熟的口語成分』頗能夠令詩作『於誠朴中求真切,於直接中求隱奧,有著內在、濕潤而透明的品質』(陳超語)。我想,這是大路朝天所一直追求的詩歌寫作手法和藝術效果。比如,他這樣描寫他理想中的詩:
我想要的詩
它是簡單的
但不是表相的
它是朴素的
但不是隨意的
它是明白的
但不是淺薄的
它可以是斷續的
但不是口吃的
它可以是補食的
但主要是母乳的
它不復雜
它是DNA的
如此,我看到大路朝天對詩歌和詩歌寫作是有深刻思考的。他不搞矯揉造作的文藝腔,不構設崎嶇的修辭,而是以曉暢、接地氣且具有個性標志的語言和詩思召喚情感、慰藉心靈、關照現實人生。
這樣一個上午
我蹲在花瓣雨裡
看螞蟻
嫩黃的草芽圍繞著它們的窩
我把那些下面沒有螞蟻的石頭都搬走
搭了一個臺階
這樣路過的人
如果有閑適的心情
很方便就可以走到這片桃林裡來
土豆
昨天
在剛收獲過的田野裡
我挖到了
一個土豆
黃澄澄
光溜溜
拳頭那麼大
我捧著它
以為找到了
大地的心
……
兩首小詩以人性的光輝燭照讀者的心靈。沒有豪言壯語,沒有神話了的事件,大路朝天在微渺中寫出的美好的彌漫、溫暖心性所達到的天地寬廣和金子般的心靈打開的澄明世界——他創造美麗的神話,滋潤人心,讀這樣的詩作,是飲清泉,聽梵音。
從《秋日之詩》《在清醒中》等詩作,我看到了大路朝天在歷史與當下交織中展現出的思之深邃,尤其是當這深邃達致的是情感、經驗與智性一起交融出啟迪的欣悅時,這些詩作就具有了質實的精神重量。這種重量,在《城市碎片》《其實我還有很多事》中,因為對現實的關懷(當然這關懷包括批判和異議)而進一步彰顯了詩人的博愛和擔當。當然,大路朝天不是以口號式的語言來顯示這一切的,而是依賴於他低沈的片語中所書寫事物的具體和真實以及其調性的懇切和真誠。再比如下面這首《我的鄉親們》:
我的鄉親們
植被毀於戰火和避暑山莊
這片丘陵枯峻
老市長自我勉勵說:
因為乾旱
所以我們朝陽人辦事沒有水分
在農村集市上
一個小販拿著喇叭喊:
一分錢不敢花
一看就當不了老婆家
他是要擠乾擁擠的人流中
每一滴水分
讓自己的生活滋潤起來
除了具有上面所說的大路朝天詩作的特點外,《我的鄉親們》裡,簡單詞語、平常場景和調侃語氣中糾結在一起的各種情感、慨嘆、思忖使詩歌一面構建出雜糅的濃縮文本,一面突破水滴的曲面張力般向歷史追問困苦的根源,向眼前期盼光明的未來;而當它所追問和追索的最後回到農村集市的販夫走卒之『過日子』的狀態時,這不是詩意和境界的『墜落』,而是在向下的姿態中實現向上:一方面,文學通過揭示生活本真樣子達致對人的關懷,另一方面,帶著同情之心的『揭所有人的老底』在讀者心中激起的悲憫自己和他人之心會將悲憫傳播。總之,這首詩,和大路朝天的很多詩作一樣,在對個人生活觀感的一個瞬間的吟誦中,將個人主體經驗性的、細節上的、敘述性的詩節,引申到一種舉重若輕的整體性的提問和包容,體現了對寫作材料的敏識和對求真意志的堅持。
(三)
就像他的詩作《我總是想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的題目所直抒胸臆的那樣,大路朝天是希望他的詩也能『做事』的(就像他一直在為詩歌做事一樣)。在《太陽》這首是中,他的心願的表達則是委曲的:『我只回報了一個比喻』和『應該扔到壟溝裡埋起來』表達了詩人要不斷在泥土中成長,從民間和具體中出發,回到民間和具體的詩歌理念和創造宗旨。『太陽照耀著蔚藍愛琴海/和希臘白色大理石的神殿/照射著我遼西的黃土地』——詩是一種光亮,大路朝天在向著天空的追索中,始終將自己根植在土壤裡。這就是周慶榮所說的『我認真地望天,卻說出自己對大地的熱愛。』是的,要言說。在《秋日之詩》中,大路朝天寫道:
唱歌寫詩暴走
出汗嘔吐還是大小便
或者紋身的刺痛
他總要把活著的感覺分泌出來
不管帽子裡有沒有鎳幣
他都要唱出來
因為『黃金在空中跳舞/它命令我放聲歌唱』,因為一顆星,『用它的生鏽的別針/竟然觸到了我』。(曼德爾施塔姆詩句)

齊鳳艷,遼寧省作家協會會員。有詩歌、散文、文藝評論發表在《文藝報》《中華辭賦》《揚子江詩刊》《詩選刊》《綠風》《散文詩》《星星》《海燕》《詩潮》《散文選刊》《芒種》等刊物。著有詩集《齊鳳艷詩選》,出版獨譯合譯雙語詩集11部。

大路朝天,原名劉浩湧,1972年生於遼寧朝陽,蒙古族。歷任《東三省詩歌年鑒》(遼寧卷)、《2012-2017大連市優秀文學作品集》(詩歌卷)、《2018大連文學年選》(詩歌卷)主編。入選大連市十位有影響的文藝人物。詩集《寫到舒服為止》獲遼寧文學獎,另獲《海燕》詩歌獎、《詩潮》詩歌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