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要聞 省內要聞 本地要聞 精彩點擊 專題新聞 通知公告 猛?象詩刊 日報數字報 晚報數字報 綏化晚報新媒體
經濟新聞 綜合新聞 視頻新聞 市場監管 黑土副刊 日報頭條號 小記者風采 日報公眾號 晚報公眾號 綏化直播
  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綏化新聞網  >  黑土副刊

心事淡雅如茶

來源:綏化日報 2023-11-13 字體:

餘顯斌
 

  今生和茶相約,注定無緣:每次,我來時,茶還沒發;我走後,茶又綠了。待我風塵僕僕再次趕回山裡,茶芽已失,綠葉成蔭,茶籽滿枝。

  混跡紅塵的游子,不是來得太早,就是歸得太遲。

  無言獨立山裡,只有鳥兒滿山遍野地叫著,叫出千種依戀萬種難捨。只有茶樹,在無邊的絲雨中,立盡山頭,含著不盡的情態。

  茶最美的時節,總是那麼短,風一陣雨一陣,已經如煙而失。

  谷雨清明,也已消失在樹梢的盡頭。

  那時,是多好的節氣啊:雨還很薄——不,不是薄,是嫩,嫩得如昨晚一個含情脈脈的夢,嫩得如十八歲女子臉上微微的笑,嫩得如清亮的露珠和雨後的月光。

  這時,茶冒芽了。那真叫芽啊,從青綠的茶枝上爆出,鵝黃色,俏俏的。隨著一夜春風和春雨的滋潤,茶就長長了,沒展開,米粒那麼大,當然沒有米粒肥胖。它纖細,苗條,修長,潔淨,如剛剛沐浴過的女孩,從頭到腳沒一點污漬,沒一點瑕疵。

  早晨,露珠總那麼多,那麼密,那麼潔淨清亮。每一粒茶芽上,都挑著一顆露珠。

  古代的女子,總在發髻上簪一朵珠花,或一支玳瑁。茶芽們不,她們挑一朵露珠,是天然的墜飾,自然,毫不做作。露珠在晨曦中,發出清淡的光,清淨而明朗。

  戴著珍珠瑪瑙的,是大家閨秀。

  茶不是的,她們,是小家碧玉。

  谷雨和清明,是茶最好的日子,是茶十七八歲的年齡,是茶春情初開的時候。她們靜靜立在春風中,聽露在呢喃,聽雨在吟唱,聽著她們自己內心深處春暖花開的聲音。

  那時,走回山裡的游子,衣衫輕盈,立在茶們面前,她們一定會害羞的,會低眉斂目或悄悄側目的。谷雨清明前後,茶的心思,總是幽香細細,春色繚繞。

  可惜,每次,在外的游子,總是難以歸家。

  再回去,茶已和瓷結合,過上了平平淡淡的日子。

  茶和瓷的結合,是一種你儂我儂的兩情相悅,是一種天造地設的絕配。

  茶淡淡地鋪在瓷杯裡,兌上水,山裡的泉水,煮沸了,輕輕注入瓷杯中。茶在瓷中,望著瓷,慢慢伸了伸柔軟的腰身,如一個婚後的少婦,含情脈脈地注視著瓷。瓷杯圍繞著茶,渾厚,淳朴,誠實。

  他們一定喃喃細語過。

  他們一定傾心訴說著。

  茶說,瓷,有你的日子,真的很好很好,很寧靜。

  瓷說,茶,讓我們就這樣平淡到老吧!

  茶笑了,茶的笑總是那麼雅致,含蓄,絕不大聲,也絕不肆意張揚。她知道,小家碧玉的生活應當怎麼過;她也知道,柴米油鹽的日子應當怎麼和瓷相處。

  陪著瓷,茶把每一個日子過得平淡,過得溫馨,過得充滿詩情畫意。無論是晴日的早晨,或者雪天的夜晚;無論是春日的上午,或者夏日的午後。西窗下,一杯茶,總是一個圓滿和諧的日子,充滿著淡淡的馨香。

  茶,是少婦。

  瓷,是書生。

  茶水,就是那份平平淡淡雅致安詳的日子。

  『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不是歌詠茶的,茶沒有那樣媚,那樣妖。『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也不是歌詠茶的,茶沒有那麼艷那麼俗。『芙蓉如面柳如眉』更不是歌詠茶的,茶純任天然,絕不修飾。

  茶就是茶,如一個上得廳堂下得廚房的女子。她輕盈、優雅、含蓄、平淡,是『三日入廚下,洗手作羹湯』的新婦,是『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的清雅少婦,是『挑燈夜補衣』的持家女子。

  少年紅顏歲月老,茶和瓷相依相偎,遙遙遠去,走向歲月的那邊,讓我們遙望他們的背影,總感到難以企及,唯有懷念,唯有心向往之。


編輯:張桂娟

綏化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