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要聞 省內要聞 本地要聞 精彩點擊 專題新聞 通知公告 猛?象詩刊 日報數字報 晚報數字報 綏化晚報新媒體
經濟新聞 綜合新聞 視頻新聞 市場監管 黑土副刊 日報頭條號 小記者風采 日報公眾號 晚報公眾號 綏化直播
  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綏化新聞網  >  黑土副刊

有廣播陪伴的國慶節

來源:綏化日報 2023-09-28 字體:

祝會敏
 

  上學時候,國慶節和秋收總是『喜相逢』,每次國慶放假都過得非常充實:掰玉米棒、收高粱、掐谷穗、摘棉花。對了,還要收紅薯。這樣一個忙碌的國慶節,幸福感爆棚。但豐收的喜悅中也夾雜著一絲遺憾,那就是因為農活,放棄了自己喜歡的電視劇。

  十來畝地的玉米,需要掰下來拉回家。回家之後就是剝玉米皮,當時看著像小山那樣的玉米堆,心裡著實有點壓力,當時經常想:這啥時候纔能乾完呀?不早不晚,好幾年都是在開學的前一天纔完工的。然後第二天纔拖著疲憊的身體返回學校。和現在的孩子們比起來,我們那時候和大人一樣勞動特別累,感覺上學是最輕松最幸福的事情了。

  跟別的工作比起來,收玉米是最枯燥無趣的了,而且佔用的時間最長。有時候,在地裡把玉米皮扒了纔往回運,這樣工作效率更低一些。青紗帳玉米田裡,誰也看不見誰,只有聽到地裡『咯吧咯吧』的響聲和人們交談的聲音,纔知道是誰家在收秋。

  受不了勞動的單調無趣,我有時候就自己唱歌。後來乾脆把自己的小收音機帶在口袋裡,一邊乾活一邊聽歌。聽著有旋律的頻道,自己也情不自禁地跟著哼哼,乏累減輕了不少。評書故事什麼的不適合在地裡聽,乾擾太大,不如聽歌效果好。

  大多數時候都是把玉米帶著皮運到房頂,白天運輸,晚上吃了飯以後全家聚在房頂扒玉米皮。這個時候,我把家裡那個大半導體抱到房頂,全家聽著評書乾著活,也算是其樂融融。

  劉蘭芳的《楊家將》聽了好多遍,我都快要背下來了,可是我們聽起來總是津津有味。小侄子學著我奶奶的口氣說:『楊家可是一門忠烈呀,大郎替了宋王死,二郎替了趙德芳,三郎馬踏如爛泥,四郎八郎歸了北方,只剩下沙裡淘金的楊六郎。』我於是逗侄子:『你長大了是要報效祖國還是要當個大壞蛋呢?』侄子說:『我要當大英雄,像岳飛、楊家將那樣。』說完了還拿起了一根棍子揮舞,說在練武術。把我們全家逗的哈哈大笑。

  一年十月一上午是閱兵儀式,這天大家長我爸發話了,地裡的玉米先不管,在家『聽』閱兵儀式,因為他早就打聽過了,中央廣播電臺會同步播放。

  於是那天上午,我們早早上了房頂,一邊乾活一邊等著閱兵儀式的開始。小侄子和他的好朋友不知從哪裡找來了一個略微顯大的軍帽,說要給我們看他倆『閱兵』,他倆走著整齊而略顯滑稽的正步,還真有那麼一點軍人的樣子。十二年後,小侄子真的成了一名軍人,當然,這是後話了。當閱兵式正式開始,全家人都停下了手裡的活計,屏氣靜心專注地聆聽。

  不管是評書還是閱兵儀式,我們當年的國慶節是那麼的充實而快樂。現在的我,雖然已經脫離了農業勞動,但還是很懷念那時候邊聽廣播邊勞動的美好時光。


編輯:張桂娟

綏化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