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軍
我童年時住的那個村,雖然很偏僻,但因為有一條國道從村前穿過,讓偏僻的鄉村有了不少活力。一個戲班子,也就在我們村安營紮寨了。戲班子租借的是老徐家的大院子,為了演出方便,在院子裡壘起了一個戲臺。戲臺下面空蕩蕩的。去看戲,不光要在老徐家的院門前買票,兩毛錢一張,還要自己帶個板凳。
在戲要開演之前,戲臺後面,總會有畫好妝的人撩起幕簾伸頭出來看,大概是看有多少觀眾吧。我們小孩子,也會跑過去掀開幕簾的一角,偷看裡面的演員。他們是很忙碌的,有正在化妝的,有整理戲服的,有耍槍弄棒的。
隨著戲幕拉開,鼓點急響,戲就開演了。騎在父親肩膀上的我,嘴裡含著父親買的糖塊,雖然根本聽不懂戲詞,但眼睛是緊盯著戲臺的。看依次出來的人物,看他們舞刀耍槍弄棒。不過,也有能看懂的,比如《秦香蓮》,當陳世美出場時,小小的我,也會目中含怒,小拳緊握。比如《穆桂英掛帥》《林衝夜奔》《武松打店》裡那些善良勇敢的人物出現時,我會感覺,我就是他們中的一員。
直到戲演完了,父親纔把我小心翼翼地抱下來,牽著我的手緩緩走出老徐家的大院子。往家走時,我會不停地問父親:『那畫花臉的,哪一個是王朝,哪一個是馬漢,哪一個是張龍,哪一個是趙虎啊……』
如今,步入天命之年,每每回想起小時候騎在父親肩膀上看戲的事,父親寬厚堅實的肩膀散發出的父愛,就會化為戲中零散的片段,被我如此溫暖地記憶著。戲臺上的鑼鼓聲和戲臺下的嗑瓜子聲,也會回響在耳邊,猶如昨日般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