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要聞 省內要聞 本地要聞 精彩點擊 專題新聞 通知公告 猛?象詩刊 日報數字報 晚報數字報 綏化晚報新媒體
經濟新聞 綜合新聞 視頻新聞 市場監管 黑土副刊 日報頭條號 小記者風采 日報公眾號 晚報公眾號 綏化直播
  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綏化新聞網  >  黑土副刊

燈火鄉村

來源:綏化日報 2023-07-17 字體:

張玉琴
 

  二十世紀六十年代的鄉村,照明的燈具大多是煤油燈。

  煤油燈是吃藥用過的小玻璃瓶制作的。父親找來薄薄的鋁皮,給瓶蓋鑽個眼,再把鋁卷成筒,從蓋子裡攛進去,搓個細長的棉花捻子,塞進鋁筒裡,捻子要挨著煤油,煤油燈在父親的手中就成功誕生了。

  一盞煤油燈,給一個家庭帶來了希望。給村莊帶來了光明,無數盞煤油燈在每家的窗囗點亮,雖然是星星之火,匯聚起的能量是巨大的,溫暖的。村莊沐浴在紅紅的光暈裡,安靜、神秘。煤油燈點燃了人們對美好生活、對未來的無限向往。

  每當夜幕降臨,燈由一家開始點亮。接著,一盞一盞的燈火在寂靜的鄉村裡,悄悄亮起,仿佛人打著手勢,統一指揮,猶如挑著的一段紅綢,小亮點,在不同的時間段,各家的燈都是在窗口搖曳不定,先是由一點到實然亮,再慢慢暗淡下去,看見遠處村莊裡的燈光,心自然是暖的、熱的、舒服的。有燈光的地方就有人,遠行的旅人,走在漆黑的夜晚,上不著店,下不著村,盼望有一處燈光映照,眼前一亮,他朝著燈光走去,毫不猶豫扣開主人家的門,借宿或討吃的,燈光是生命裡的一束火炬。有燈光的地方人就膽子大了,也就不害怕了,有了底氣。

  晚上,煤油燈伴我讀書寫字,吱吱呀呀的響聲,是母親搖動紡車在屋子的一隅,微弱的燈火照亮著我和姐姐的笑臉,她幾乎是在昏暗中摸索著紡出長長的線條,只有一盞燈,供我們學習享用,母親說過:燈盡量讓孩子們用,大人摸著黑不礙事的。

  鄉村的燈火一直要亮到後半夜,一覺醒來,看到母親遮住的大半個光亮,在燈下給家人們縫補衣服,飛針走線,把燈捻子撥得最小,只照亮她眼前巴掌大的地方和牆紙,針線隨著燈光,成片的粗布串聯成上衣或褲子。她會將我們穿的分類按大小在油燈的弱光裡做成薄厚不等的成品,有時,母親實在太困了,針紮在手上,一股鮮紅的血嗖嗖噴出,針握在手裡,心系在兒女身上,依然趕活,很晚纔睡。

  煤油燈會開出好看的花。那時我還小,母親說:快看,燈開花了,會有喜事降臨,六瓣,細細的,猶如小星星,在捻子上舒展著,跳躍著,紅紅的,亮晶晶的。變幻著顏色,時而含苞,時而燦爛,不經意間成了白色。繼而變成黑色,燈花很短暫,十多分鍾掉落。燈花是我見過的最美麗的花,也是黑夜裡我看到的迷人的春色,燈花過後,春回大地,是萬物復蘇的季節。

  煤油燈放在窗臺上,枕頭邊預備一包洋火。有時半夜狗從前院跑到後院追著追著咬。父親順手點亮燈,披衣下炕,查看動靜。他說:賊看見燈亮,也膽怯。知道人家還沒睡,即使想偷耙,甚至犁,鋤頭之類,燈光一亮,也會敬畏三分,避而不及。燈火不但帶來光明,還會卸了賊膽。

  鄉村的燈火一直留在我的心底,它激勵著我永遠向前,無論遇到了什麼,這盞微弱的燈火在夜的深處亮著,不曾黑過。


編輯:韓敏

綏化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