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綏化6月20日訊 ( 邰子卉 特約記者 蔣寶棟 ) 北林區秦家鎮積極探索秸稈綜合利用新模式,在秸稈綜合利用工作中下足功夫,有效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和生態環境的保護。
5月18日,在北林區秦家鎮東發草簾廠,草簾合作社理事長唐天輝正在指導工人們有序生產。唐天輝早年從事道路維護工作,他看到公路養生用的草簾由水稻秸稈制成,想到家鄉秦家鎮是水稻種植核心區,秸稈資源豐富,他決定回東發村,開始自己的創業之路。
唐天輝告訴記者,他在2000年創業時的規模還比較小,一年只能加工幾百噸。2011年,北林區秦家鎮東發草簾廠正式成立,主要利用水稻秸稈加工生產草簾、草板、草支墊等編織產品,產品銷往哈鐵局和內蒙等地。隨著規模的擴大,加工量也增加了,去年加工了7000多噸稻草,今年預計突破1萬噸。
東發村村民李艷秋正嫻熟地往草編機中送著稻草,『喂』進的稻草隨著機器轉動,『吐』出一片片草簾,在她看來,一條條金黃色的草簾為她們鋪就了一條嶄新的致富路。
『我在這個廠子乾了4年,在這裡工作挺好,每天10個小時能賺140元,不用外出打工,還能賺到錢,我非常高興。』李艷秋說。
目前,企業吸納當地勞動力20人左右,每人年收入可達3萬元以上。同時,提供給企業水稻秸稈原料的農戶公頃可增加收入400元以上,可拉動農戶實現總增收50餘萬元。
秦家鎮位於水田種植核心區,是北林區的水田種植大鎮,現有水田面積13萬畝,產生秸稈5.9萬噸,現有草編廠16家,其中像東發這種規模的每年消耗秸稈在3000噸左右,有效提高了秦家鎮的秸稈綜合利用率。在鎮黨委、政府的積極推動下,全鎮草編產業發展迅速,目前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