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體記者 孫一博

聶守軍,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綏化分院副院長,二級研究員,省勞動模范、龍江楷模,第十四屆全國人大代表,中共黑龍江省第十三次代表大會代表,全國優秀共產黨員。紮根黑龍江近30年,選育『綏粳』系列水稻品種60餘個,他始終踐行把論文寫在大地上,把成果留在農民家的工作態度,為廣大農民朋友選育優質高產水稻品種,為黑龍江每一寸黑土地都種上好種良苗,一直在攥緊中國種子,端牢中國飯碗,實現自己紮根龍江,做稻田守護者的偉大夢想中不斷前行。
現年50多歲的聶守軍,細心鑽研水稻育種已有28個年頭,選育『綏粳』系列水稻品種中有多個品種成為我省主推品種;累計實現成果轉化8000萬元以上,其中綏粳18累計實現成果轉化4200萬元以上,為我省單品種轉化金額較大的水稻品種;多年來育成品種累計推廣面積1.6億畝以上,增產稻谷76億公斤以上,新增社會效益240億元以上,其中綏粳18為2017、2018年單年推廣面積全國第一,是目前我國推廣面積最大的香稻品種。
種種成績的取得,離不開聶守軍在背後的執著與努力,在聶守軍團隊初成立時,條件艱苦,困難很多,為了攻克水稻育種高產優質並重的難題,他帶著隊員們擠在不足40平方米的小平房裡,在田間地頭悉心觀測水稻長勢,記錄數據。在這期間,聶守軍深入了解了農戶們在實際生產中遇到的種種困難和問題,積極幫助他們解決,也為日後的育種科研工作打下了堅實基礎,經過多年努力,如今聶守軍的團隊不斷壯大,承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中央引導地方科技發展專項、省『百千萬』工程重大科技專項、省現代農業產業技術協同創新推廣體系等項目及課題20餘項,為國家和地方農業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
作為省水稻體系首席專家,聶守軍多年來組織帶領水稻產業各領域專家,針對水稻產業亟需解決問題和稻農的技術需求,開展協同攻關及成果示范推廣工作,為水稻產業發展及稻農脫貧攻堅提供全面的成果支持和技術服務。在聶守軍的努力下,水稻體系先後審定水稻新品種70餘個,建立技術示范基地48個,覆蓋全省70%以上水稻主產區,將優良水稻品種推向全省各地。
1969年出生於齊齊哈爾富裕縣的聶守軍經常和同事談起,幼時的一碗白米飯永遠是童年中最香甜的回憶,自己留在家鄉,紮根龍江,就是要在這片黑土上灑滿香甜的種子,讓每一寸稻田都能種上最好的稻種。數十年如一日,聶守軍從不忘卻最初夢想,多次拒絕多家南方高效和企業的各種高超待遇和薪資,始終牢記自己的科研使命和廣大農戶的殷切希望,始終站在大地裡,穿著防水靴走在綠油油的稻田裡,為黑土地上撒下充滿希望的種子。
現如今,聶守軍通過不懈努力,讓好品種成功實現成果的轉化,促進農業產業化加快,實現了培育優質高產水稻品種的夢想,從2014年開始,聶守軍與各個種業公司開展科企合作,持續推動『綏粳18』等品種大面積推廣,實現了農業增產、農民增收、企業增效,在守護稻田、悉心育種的路上不斷前進。
圖為聶守軍。 照片由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