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要聞 省內要聞 本地要聞 精彩點擊 專題新聞 通知公告 猛?象詩刊 日報數字報 晚報數字報 綏化晚報新媒體
經濟新聞 綜合新聞 視頻新聞 市場監管 黑土副刊 日報頭條號 小記者風采 日報公眾號 晚報公眾號 綏化直播
  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綏化新聞網  >  黑土副刊

彩燈高掛鬧元宵

來源:綏化日報 2023-02-03 字體:

張曉飛
 

  在年味記憶裡,春節只是正月的序曲,元宵節纔是節日的高潮。枝頭掛滿紅燈籠,配白色雪花燈芯,傳統燈組和現代光雕交相輝映,展陳在街頭廣場,盛大的新春錦繡繽紛,喜氣祥和的節日氛圍奏響熱鬧的號角。

  春節是各家團圓,元宵節則是共同歡鬧。逛廟會、賞民俗、看展演,匯聚成一個喜樂湧動的活力中國。我最喜歡的,是猜燈謎。『上元燈火六街紅,人影衣香處處同。一笑相逢無別訊,誰家燈虎制來工。』這是清代詩人陳坤描述燈謎競猜盛況的詩句。『燈虎』即燈謎,因謎底猶如攔路虎,故而有此別稱,猜燈謎,也被稱為『射虎』。謎面寫在紙條上,貼在五光十色的彩燈下供人來猜,引人興致且啟迪智慧。

  元宵佳節,謎棚高張,人頭攢動,花燈如晝。各種造型精美的彩燈,有動物類的可愛的白兔笑臉、逼真的黃色小蜜蜂、憨厚喜人的豬八戒;有自然花果類的晶瑩的雪花、絢麗的牡丹、圓墩墩的南瓜、黃澄澄的金桔;有藝類的灰姑娘的馬車、精巧的風車水車、跳芭蕾的小姑娘、逼真的小鋼琴;手藝巧的高人深藏民間,有的花燈簡直比我買過的八音盒還精致。從臘月開始,人們就在喜氣洋洋中置辦著,面塑、剪紙、繩結、春聯、絨花等。而燈謎的花燈是正月十五要掛在市集上,自然公開評個榜單,制燈的、出謎的,能上榜都有獎品,不為爭先,圖的是個彩頭和樂趣。燈謎自春秋秦漢『隱語』『瘦辭』演變而來,萌始於唐宋,盛於明清,千百年傳承,傳播知識、陶冶情趣、啟迪智慧,既繼承傳統又不斷創新,從塞北到江南,如今依然在許多地方活力不減,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燈謎是中華『國粹』之一,與生活關系密切,人文內涵豐富,厚植在人心裡代代相傳。我猶記得兒時的幾個絕妙燈謎:『千言萬語打一字』,謎底為『夠』;『兩個胖子打一地名』,謎底為『合肥』。一年又一年謎燈璀璨,映照濃濃年味,也點亮我的成長。

  擅長猜謎的人受敬重,我最佩服的是老華。在菜場對面露天擺著三張臺球桌過日子,常見他手捧各類謎語書如癡如醉地翻看,仿佛每一天都蓄積著力量,等待著元宵節上一展身手,果然年年拔頭籌。老華不僅猜謎厲害,腿上也有好功夫,踩高蹺、滑旱船,無論造型、妝容、動作,熾熱、濃烈、歡騰、紅火,無人能出其右。我最難忘每次眼看他就搖搖欲摔倒,圍觀眾人心提到了嗓子眼,驚呼著喝彩,老華倏忽一下又站直了;老華在密不透風的人堆裡瞅准了,毫無防備和預告,『?』一個前空翻又穩穩立住了,掌聲雷動。

  每到春臨大地、萬象更新的年節,無論我身在何處,總能在成千上萬的人海裡,一下子想到非親非故的老華,全因他有一身猜燈謎的好本事。每想起他,也是把我的心安放在家鄉和過往,這就是元宵節的魅力。


編輯:韓敏

綏化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