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要聞 省內要聞 本地要聞 精彩點擊 專題新聞 通知公告 猛?象詩刊 日報數字報 晚報數字報 綏化晚報新媒體
經濟新聞 綜合新聞 視頻新聞 市場監管 黑土副刊 日報頭條號 小記者風采 日報公眾號 晚報公眾號 綏化直播
  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綏化新聞網  >  黑土副刊

對聯的新意

來源:綏化日報 2023-01-20 字體:

薛松

  每逢過大年,人們便爭先恐後地寫對臉、貼對臉、賞對聯,紅彤彤的對聯往大門兩側一貼,紅對聯映照著紅燈籠,整個農家小院就紅成了一片,頓時增輝添彩,賞心悅目。這當兒葛老漢高興得眉開眼笑,滿眼的笑紋一直扯到耳根子。

  葛老漢凝視著手中的一幅對聯,陷入了沈思。只見那對聯醒目地寫著:『家臨春夏秋冬福,戶納東西南北財』,橫批是『福財到門』。葛老漢就想,農家追求福財當然不為過,莊戶人家辛苦忙一年,圖得就是過上幸福的甜日子。但這幅對聯有些陳舊,沒有多少新意,更重要的是同新時代扣得不緊。

  過年寫對聯貼對聯,這是千年的世俗,也是一種文化傳承,對聯應當具備時代氣息和文化元素,只有突出這些底蘊,纔守住了對聯的根和魂。想到這裡,葛老漢決定重新構思,對撰寫充滿新意的對聯。

  葛老漢已年過八旬,卻眼不花耳不聾。他長著細長的身段,大骨架子沒有多少肉,上面挑著張滿是皺紋的臉,好像一根竹竿上結了橫七豎八的蜘蛛網;微微翹起的下巴,布滿毛蓬蓬的胡子,似乎用火燎過似的又卷又黃;那雙深陷在眼窩裡的眼睛,雖然有點渾濁,但仍閃出明亮的光芒。據說葛老爺子是老國高畢業,拿現在的說法就是高中生,是屯中鄉親們眼中的文化人,也成了書寫對聯的高手,每逢過大年葛老漢便成了屯裡最忙碌的人。

  他為鄉親寫對聯從不收一分錢。人們過意不去,有時也會拿只小雞,或拎一瓶『小燒』,作為答謝送來,葛老爺子一律推掉。他總是笑盈盈地說:『鄉親們求我寫對聯那是高看我,是懷著求福賜安的心情來討幅對聯,如果我收了那禮,那怕只有一吊錢,也會傷了鄉親過年的舒坦心情。過年大家都樂呵,那纔是最美最爽的事情啊。我怎能辦傷感情的傻事。』

  葛老爺子就是抱著這樣的心態接人待客,因此,一臨大年,來討葛老爺子寫對聯的鄉親們能擠破門框,時常在屋內排成長蛇陣。每逢有人上門,他正在吃飯,或正忙活計,總是飯碗一推,活計一放,便揮筆蘸墨寫個不停。一幅幅對聯,就像燕子似地從他手中飛出,滿屋子都是笑聲一片。老伴見他額頭沁滿豆花樣的汗珠,也顧不得吃飯,連喊幾聲讓他快吃飯,他總是笑著說:『寫完這幅就吃飯。』嘴裡雖這麼說,但手仍不停,寫完這幅,又拿起另一張紙寫,讓人看了有些心痛。

  葛老漢書寫對聯,從不照本宣科,而是緊跟時代,編出新詞寫進對聯。他寫的對聯多是反映新時代出現嶄新變化的。『農家院辣椒紅透扶貧路,莊戶人笑臉映照感恩心』。葛老漢還把習總書記的金句寫進對聯,歌頌黨的政策好,黨中央領導好:『芝麻開花步步高,日子火紅戶戶新』,這些對聯耳目一新,鄉親們看了喜笑顏開。

  葛老漢寫對聯不苟一格,針對各家各戶的門風編寫對聯,深受鄉親的歡迎青睞。村民趙鳳塵已年過八旬,但他仍對百歲的老母親親自精心照顧。他對老人這片孝心,帶動了全家人敬老愛幼。葛老漢為趙家編出一幅與時俱進的對聯,對聯一貼出,鄉親們駐足圍觀,不僅點贊對聯寫得妙,而且盛贊趙家家風好,趙風塵更是滿面春風,眉眼裡都是笑。


編輯:韓敏

綏化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