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綏化11月23日訊(青渲)當前正值安全儲糧的關鍵時期,由於氣溫同比往年偏高,糧食儲存不當,極易生霉變質,造成損耗和品質下降。為應對不利因素影響,青岡縣發展和改革局積極組織乾部深入全縣各鄉鎮、村和種糧大戶家中,指導科學儲糧、售糧。
連日來,在各鄉鎮農戶庭院內和村外的糧食臨時堆放點,到處可以看到農民就地取材,采取碼趟子、上棧子、搭玉米樓子等方式進行科學儲糧,有效解決了『地趴糧』問題。蘆河鎮保國村村民劉振龍種植80畝地玉米,畝產均在1800斤以上,他每年都采用自制的儲糧倉儲存玉米,到第二年三四月份賣乾糧,與賣潮糧售價相比,每畝可多增加收入350到400元。
村民們利用儲糧倉或庭院、堆放場地進行碼趟子,大家因地制宜、科學儲糧,保安全,保增收。
為全面做好玉米存儲工作,縣發展和改革局超前謀劃、積極行動,組織工作人員深入農戶家中?看玉米儲存情況,面對面指導農民科學儲糧,還指導農戶充分利用全縣11000個儲糧倉。針對部分種糧大戶收獲玉米穗較多,家中沒有足夠空間存放實際情況,他們與鎮村乾部一起,幫助研究寬闊場地科學晾曬,防止生霉變質。同時,還指導農戶關注市場糧價,抓住糧價走高時機及時售出糧食,就近送到分布在各鄉鎮節點的30個收糧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