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要聞 省內要聞 本地要聞 精彩點擊 專題新聞 通知公告 猛?象詩刊 日報數字報 晚報數字報 綏化晚報新媒體
經濟新聞 綜合新聞 視頻新聞 市場監管 黑土副刊 日報頭條號 小記者風采 日報公眾號 晚報公眾號 綏化直播
  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綏化新聞網  >  本地新聞  >  經濟

北林農業搭上智慧快車

來源:綏化日報 2022-11-20 字體:

  □劉財源 特約記者 蔣寶棟 全媒體記者 宋博文

  多年來,北林突出數字農業發展方向,完善數字農業產業體系,培育壯大農業數字經濟,通過實施創建基地、整合數據、搭建平臺、拓展服務、數字支橕的有效措施,全區數字農業發展取得了較好成效。

  讓農業更具『智慧』

  溫度22℃、濕度67RH、光照強度20605LX、電導率1165、土壤PH7.0、氮磷鉀含量……在盛昌種業可視化大屏監管平臺上,通過田間的監控設備,實時掌握著秧苗的生長情況、土壤內元素含量、空氣的溫度、濕度,光照強度,二氧化碳含量等數據,也可提前預判秧苗病蟲草害的發生情況,並進行精准防控。

  盛昌種業通過與聯通公司的合作,將物聯網、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移動互聯等知識運用到傳統農業中去,讓數據發揮價值,讓決策更科學,形成農業信息感知、定量決策、智能控制、精准投入、個性化服務的全新農業生產方式。實現農業精細化、高效化與綠色有機化,保障農產品安全、農業競爭力提昇和農業可持續發展。如今,工作人員可通過監管平臺,便可科學制定田間管理方案,極大限度地提昇了管理能效,實現了農業精細化管理。

  智慧農業的建設實施極大地促進了產業結構調整,真正地實現了科技對農業的貢獻,在保持水土平衡,調節氣候,改善地理環境,促進生態平衡方面也發揮重大作用。據介紹,盛昌種業將繼續深化科技與農業的融合,建設智能溫室大棚和智能催芽車間,自動管理調節適用於農作物生長的溫度和濕度,讓農業更具『智慧』。

  無人機成了好幫手

  『我們運用的是多光譜成像航拍技術,就像人用醫療器械體檢一樣,精准成像。』在秋慧豐農業服務公司的智慧農業平臺上,從多光譜航測無人機拍照反饋回來的信息來看,現在的水稻長勢比較喜人。據介紹,這是通過光的反射折射原理,可反映出農作物的長勢,而且根據不同時期的不同特點,會生成精准的『處方圖』。在水稻種植初期,該公司就用該系統及時發現部分地塊長有雜草,針對草害位置、面積定量施藥,達到節本增效的效果,避免大面積施藥。

  今年興和朝鮮族鄉與秋慧豐在鄉裡建立了農業植保監測站,利用衛星遙感、無人機航化、地面監測系統相結合的『天空地』一體化監測手段,實現了災害監測預警、病蟲害監測、精准化種植、可視化管理、智能化決策,實現了農業產前、產中、產後全程數字化。

  該公司還建立140個無人機服務站,充分發揮無人機航化作業噴施農藥霧化好、吸收好,農藥利用率高的優勢,對水稻進行飛機航化服務業噴施農藥,達到了省藥、省時、省水的『一噴三省』效果,可有效減少農藥使用量10%,也減少了農藥對人的傷害和對環境的污染,作業效率是傳統人工的60倍。

  全方位實現智慧北林

  在津河鎮,一臺馬鈴薯晚疫病監測預警系統正運行著,它利用監測終端、無線通訊、Web技術、地理信息系統(GIS)、疫病知識、防治建議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利用現代化通訊技術和計算網絡機技術進行信息收集與綜合分析,能夠對監測地的馬鈴薯晚疫病信息進行實時監測、預警、診斷及科學防控。該系統針對各監測點的氣象數據自動收集、采用比利時預警模型自動分析,實時提供馬鈴薯晚疫病侵染分析。

  在太平川,也有物聯網蟲情性誘測報系統、自動蟲情測報燈等設備運行著,如今的北林已有效地將科技手段運用到農業生產中,中打造了7個省級科技園區,創建了10萬畝玉米優質高產、10萬畝水稻綠色高質高效、10萬畝大豆非轉基因高產專供『三條示范帶』,集成推廣水稻智能催芽、工廠化育秧、無人機施肥、田間物聯網及玉米秸稈機械化全量還田、大壟雙行栽培、免耕播種、無人機植保作業等新技術、新模式,用科技的高標准保障糧食的高產出。

  目前,北林區已建有農業大數據平臺3個,田間電子監測設備10臺套,無人機服務站140個,益農信息社171個,電商商城1個。同時,在已有的基礎上繼續推進智慧農業監測平臺建設、農業大數據平臺建設、現代農業園區建設等,實現智慧北林的遠景目標。


編輯:劉申

綏化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