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北網綏化10月28日訊(張靜怡)推開棚室門兒,便能看到在大棚裡擺放得整整齊齊的8000袋『大山黑』木耳菌棒。蘭西縣紅光鎮義豐村書記喬喜彬一談到今年的木耳種植不禁喜上眉梢。
『咱們這些菌棒是由省婦女創業者協會免費提供的,種植木耳也確實很省心,今年7月底8月初的時候,將菌棒從寶清縣拉回來的,前前後後幾十天吧!到目前為止咱們這些木耳毛利潤在3萬多元左右,淨利潤大概1萬多元。等到明年「五一」後,應該還能摘兩茬。』喬喜彬說。
縣城用工數量有限,一些村上歲數比較大的留守婦女,又都是上有老下有小的,沒辦法出去打工,身為義豐村書記的喬喜彬就琢磨想給大家找點兒能增收的辦法,後來,他把這個想法和省婦女聯合會來紅光鎮掛職的副書記王昭不謀而合。
『今年2月份剛來掛職的時候,我就發現咱們義豐村這邊留守婦女較多,後來和村上了解了一下實際情況,我就想著找一些技術難度不高、投入也不大的項目給她們試試,剛開始的時候首先想到的是家政、育嬰員,但是咱們村上的女性年齡層比較偏高,也不願意離家太遠,所以我們把目標放在了居家就業上。』王昭回憶說。
尋找增收項目的事兒,並沒有想象中簡單,幾經周折事情有了轉機。今年5月份,王昭通過原單位聯系上了省婦女創業者協會,經過一番溝通後,紅光鎮被納入到了2022年中央財政支持社會組織參與社會服務項目、省婦女創業者協會關愛困境兒童援助女性就業創業指導服務示范項目暨鄉村振興發展培育孵化服務項目孵化基地,義豐村的一處大棚被選中發展食用菌產業,目前,基地內的8000袋黑木耳菌棒已經完成了秋季采摘。
『我們本來打算是給每家每戶分上幾百袋,但是後來考慮到第一年種植怕效果不好,為了保證成功率,最終決定集中示范種植。』王昭說。
在今年的木耳種植中,義豐村的種植基地就設置在村上,感興趣的婦女隨時都可以到大棚裡看看,種植過程中所需要的澆水、采摘工人,也都僱用村上的婦女,讓她們不僅直接參與種植過程,還可以通過自己的勞動補貼家用。
據了解,義豐村木耳基地不僅帶動了附近村屯200餘名婦女學習木耳種植技術,還長期僱用了8位女工,秋季采摘期結束平均每人可掙到2000元左右。
『咱們義豐村木耳種植基地所種植的品種是「大山黑」,這種品種的特點就是穩產、抗病,相對來說比較好侍弄,並且我們這邊的技術人員也是隨時和村上對接的。』寶清縣鑫淼食用菌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鞠秀芹介紹。
『村上以前沒有人種過木耳,今年種了,我們也都學會了,等到來年我們自己也想種種試試。』義豐村村民宮喜珍樂呵呵地說。
圖為義豐村棚室木耳種植基地。張靜怡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