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要聞 省內要聞 本地要聞 精彩點擊 專題新聞 通知公告 猛?象詩刊 日報數字報 晚報數字報 綏化晚報新媒體
經濟新聞 綜合新聞 視頻新聞 市場監管 黑土副刊 日報頭條號 小記者風采 日報公眾號 晚報公眾號 綏化直播
  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綏化新聞網  >  本地新聞  >  經濟

綏化『五谷雜糧』從北林起步『下江南』

來源: 2022-10-11 字體:

非凡十年·『綏字號』的貢獻(15)
綏化『五谷雜糧』從北林起步『下江南』

全媒體記者  廉紅
 

  9月12日,浙江杭州一居民小區內,張先生正在和正大農業的銷售人員微信聊天,要預訂今年的新米。『我在綏化「五谷雜糧」下江南活動現場品嘗了禾典金獎大米,太好吃了,就加了銷售人員的微信,隨時訂購。』

  『五谷雜糧』下江南活動目前已成為全國著名的農產品營銷的品牌案例,對我市『寒地黑土』公共品牌的價值提昇和中小農產品加工企業的市場營銷起到了極大的助力作用。而這一活動的起源地就是北林區,可以說,『五谷雜糧』是從北林『下江南』走向全國。

六河九岸出好糧

  北林區位於世界三大黑土地之一的松嫩平原腹地,地處寒地黑土核心區、北大荒生態區,是五谷雜糧生長的天賜寶地。

  坐擁『六河九岸』,天然清流滋養。呼蘭河、努敏河、克音河、墨爾根河、泥河、津河等六條河流經境內,總長度319公裡,乾流及一級支流河道與護堤之間耕地面積53980公頃,處中溫帶亞濕潤氣候區,橫跨二三積溫帶,年均積溫2580℃、日照總時數2766小時、無霜期129天左右,河水的水溫是最適合農作物生長的溫度。特別是河水從山上下來路經上游來到北林,由於沒有大型工廠的侵襲,水質清澈見底無污染,而且經過河沙過濾將有害重金屬進行沈淀,保留了原有的微量元素,加之流淌過程中自然添加的天然水肥,生長出來的糧食營養豐富。

  種子是農業的芯,而寒地香稻之芯就在北林。寒地黑土香稻育種專家苗永增致力於寒地香稻的培育已有40多年,親手培育出經國家審定的水稻品種8個,其中5個是香稻品種,已在我省廣泛種植,被譽為『寒地香稻之父』。其中,『綏粳4號』是世界最高緯度的第一個香稻品種,也是我國第一個香粳稻品種,成為我省香稻品種系列源頭性的種質資源,省內各院校、科研單位及民營科研所、種業公司等紛紛以綏粳4號為親本,相繼又育成了諸多各具特性的香稻新品種,形成了香稻品種的大家族。這個香味,給黑龍江的大米增加了賣點,每斤大米的價格提高了0.1元到幾元不等。『寒地香米』這粒種子就是北林大米高質高產的金字招牌,作為『中國寒地香米之鄉』,北林區實至名歸。

  北林區大力發展綠色、有機農業,大力推廣『鴨稻』『魚稻』『蟹稻』等綠色生產模式,按照綠色食品標准生產,經過專門機構認定,使用綠色食品商標的安全、優質、營商食品。截至目前,北林區現有綠色食品企業38家,綠色食品認證面積189萬畝(其中自建基地39萬畝),綠色食品標志98個,綠色食品年產量63萬噸,綠色食品總產值20.5億元。

一把新綠灑江南

  北林區綠色食品協會會長、黑龍江省濱北正大農業集團董事長任秀波在南方市場考察中發現,許多南方市民其實沒吃過正宗的東北綠色大米,以為和超市裡標著『北方大米』的都一樣。好糧叫響、叫座要有大市場。『走出去,像先輩闖關東一樣,走出黑土地,讓綏化好糧走上全國老百姓的餐桌。』任秀波如是說。於是,『五谷雜糧』下江南這一大膽的想法在他腦中構思,想到就去做。

  2015年,任秀波組織正大米業開展『五谷雜糧』下江南活動。第一次試水,每到一地,他都支起電飯鍋,現場燜飯,陣陣米香醉了『魚米之鄉』人,領略了寒地香米的味道。

  2016年春天,他帶領北林綠協17家企業,開著印有綠帶環繞『五谷雜糧』下江南標識的大篷車,由北林出發,一路向南,歷經11天,往返7500多公裡,跨越6個省及直轄市,精心在8地布置特色展臺,足跡踏遍長城內外、黃河兩岸、江北江南。『五谷雜糧』下江南成為綏化地方品牌的宣傳隊,更成為寒地黑土綠色食品的播種機,綠遍華東、綠滿江南。

  2017年,任秀波直接帶領部分種糧大戶一起『下江南』,讓農民看看外面廣闊的『大世界』,讓農民直接跟消費者見面,了解客戶需求,更好地調整種植結構,帶動農民增收近千萬元。北林大米的知名度譽滿江南,省外市場從以往的單一低端銷售,逐漸走向了高端市場。越來越多的南方人了解寒地黑土是稀缺的農業生產資源,了解綏化的『五谷雜糧』是珍稀的健康食品。

  2018年,『五谷雜糧』下江南上昇為綏化全市的活動,10個縣(市、區)積極參與,任秀波與67家企業組成的南下隊伍在105個城市開展精准營銷活動,簽約銷售65.76億元、現場零售7.63億元,合計73.39億元,銷售農產品70萬噸。綏化的農產品營銷由小帆船變成了大艦隊,面向長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魯三大主銷區中高端市場需求,開展春耕定制季、北菜南下季、新米上市季、年貨開倉季四個階段活動,實施體驗營銷、會展營銷、『雙品牌』營銷、定制營銷、線上營銷等七大精准營銷活動,構建了我市『好大米』『走出去』『銷得好』和『賣上好價錢』的精准營銷體系。

  2018中國區域農業品牌發展論壇上,綏化『五谷雜糧』下江南活動被評為2018年中國區域農業品牌十大營銷案例,寒地黑土品牌被評為2018中國區域農業品牌影響力十強品牌。同時,被黑龍江省政府確定為2018年全省大米百日攻堅戰重點支持專項行動,面向全省推廣復制。

  2019年,綏化市『五谷雜糧』下江南深圳推介會在五洲賓館舉行,通過品鑒、展示、推介、線下銷售的路演方式推介綏化優質綠色的農產品,讓鵬城人吃上優質放心的好食品,在此次推介會上,濱北正大農業等企業簽約,總簽約額達5820萬元。

  2020年,由於疫情原因,『五谷雜糧』下江南大篷車暫停了南下的腳步。我市克服困難再出發,繼續拓展江南地區新市場、鞏固和維護原有市場。當年9月23日,我市通過線上線下兩個渠道舉行了『五谷雜糧』下江南活動啟動儀式,各縣(市)區陸續出發,市商務局選擇了南京和杭州兩個低風險城市,統一組織了10個市縣區和北大荒綏化分公司參加了在南京、杭州兩地的江蘇省第十四屆秋季商品博覽會和2020年杭州休閑食品博覽會作為集中活動,集中展示全市『寒地黑土』名優農特產品,各市縣還通過組織地推活動、直播活動、集中推介活動開展下江南活動,進一步放大了活動效果。當年『五谷雜糧』下江南活動簽約貿易額(含意向協議、合同)66.5億元,電商直播場次353場,舉辦推介會53場次,對接企業高校310個。

常年駐紮『大篷車』

  『五谷雜糧』下江南推介宣傳寒地黑土品牌、銷售農產品的同時,『落地』有聲,『大篷車』一路走過,開疆拓土,打開了江南市場。

  『五谷雜糧』下江南落地生根,開花結果。農企紛紛安營紮寨,在北京、上海、天津、重慶,山東、廣東、浙江等主銷區設立寒地黑土農產品旗艦店、直營店、社區店和周轉倉等,成為常駐江南不走的綏化『大篷車』。2020年,我市在主銷區建立旗艦店、體驗店、特許店、連鎖店、直營店606家,中轉倉103家,入駐域外商超1091家,入駐批發市場213家。作為『五谷雜糧』下江南的首創地的北林區,在上海、武漢、廣州、杭州等100多個城市,目前建立實體店200多家。

  『大篷車』不一般,『五統一』打出綏化特色牌,即統一寒地黑土品牌、統一店面設計、統一貨源供應、統一新零售大數據監測、統一機構管理考核,成為了宣傳推廣『寒地黑土』品牌,開展下江南產品營銷的固定陣地,整合產業產品優勢和線上線下優勢的橋頭堡,把綏化農產品綠色、安全、有機的優勢轉化為帶動農民增收、促進產業發展的經濟優勢。

  『五谷雜糧』下江南高歌猛進,讓江南人達到一個共識:黑龍江有綏化,綏化有寒地黑土農產品,寒地黑土原生態,五谷雜糧人人愛,雜糧『綏』心,健康『綏』行。


編輯:韓敏

綏化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