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走進鄉村看變化系列報道(50)
太平鄉:凝心聚力抓重點黨建引領振興路
文/攝 潘成軍 郝銀龍 特約記者 於洋 霍永祥 全媒體記者 孫曙光


從肇東市向西南而行,很快就進入位於松嫩平原北部的肇東市太平鄉。深秋的陽光散溢著特有的溫暖,染黃田野裡挺立著的玉米稈,偶爾吹過的秋風裹挾著一種成熟的清香,在傳遞收獲的訊音,是祝賀也是報喜。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太平鄉黨委書記彭金波說,年初以來,太平鄉堅持以加速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為核心,重點在夯實黨建引領、發展鄉村經濟、基礎設施建設、環境衛生治理等重點工作上進行推進,使鄉村經濟穩步發展。彭金波告訴記者,在農業生產方面,太平鄉今年加快了土地向種植合作社、種植大戶、家庭農場流轉速度,共流轉土地65000畝,佔全鄉總耕地面積的50%。依托玉米種植合作社和蔬菜種植合作社,加快種植結構調整,全鄉種植各類蔬菜5500畝,雜糧雜豆1500畝。以各村專業種植合作社和種植大戶為經營主體,采取『合作社+支部+農戶+示范園區』的模式,拉動了全鄉種植結構調整和復合型經濟的快速發展,2022年全鄉共種植優質玉米12萬畝,總產預計可實現2.2億斤。全鄉共有各類種植合作社、家庭農場、種植大戶212個。太平村、群力村、同合村新建高標准農田39000畝,東合村黑土保護項目16800畝,已開始建設。畜牧產業上,太平鄉堅持抓好防疫滅病、規模飼養、技術指導、政策扶持,糞污處理等主要環節,做大做強牧業經濟。重點做了五項工作:組織網上技術培訓,全年組織養殖戶網上技術培訓2次,提昇了養殖戶的養殖技術和經濟效益;推廣母豬人工授精技術,樹立典型大戶3戶,全鄉有542戶養豬戶使用此技術,既能降低飼養成本,又有效降低了疾病的傳播;進行常規疫苗注射,共注射口蹄疫疫苗50000頭份,禽流感8萬份,牛羊布病6000份,強免疫密度達到100%,抗體檢測合格率達100%。進行疫情監測,對非洲豬瘟進行臨時監測;對養豬戶進行防疫養殖技術支持,達到降本增效,維持產能。
為加強財源建設,太平鄉按照上級的工作要求,建立健全了鄉村兩級財務管理和審計制度,堅持勤儉節約辦一切事情,把有限的資金用在保民生、保穩定上,堅持鄉村財務公開制度。繼續推行集體三資『委托代理』機制,采取公開競價招標的方式處置,確保集體資產資源的保值增值。按照組織部門關於加大『清化收』工作的部署和要求,太平鄉黨委、鄉政府把此項工作納入重要的工作日程,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全力推進『清化收』工作,在清理過程中,把『清化收』工作的重點放在土地資源的清理上,按照集體土地發包的程序和要求,發包面積8425畝,這可以為全鄉村集體增收423萬元。

太平鄉黨委副書記、鄉長邱星宇介紹,今年太平鄉爭取項目資金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成效顯著,道路工程建設上,修建道路總裡程35.50公裡,其中:村屯道路7.6公裡,高標准農田道路27.90公裡,砂石路10公裡,總投資2011.50萬元。全鄉個村屯主乾路硬化率達到100%,次乾道硬化率達到85%,徹底解決了全鄉群眾出行難,農副產品運輸難得問題。為了確保全鄉群眾飲水安全,太平鄉進一步加大了水源井管護力度,全鄉所有水源井統一設立警示標識,水源井周邊無垃圾雜物。目前,全鄉自來水入戶率達到98%。
在人居環境提昇攻堅上,太平鄉持續推進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鼓勵和引導養殖戶將畜禽糞便運到博能環保處理企業進行無害化處理,減少糞污帶來的污染。目前,全鄉已有229戶養殖戶將畜禽糞污送到這家公司處理,既增加了養殖戶的收入,又美化了環境。為推進綠化美化,太平鄉鼓勵農戶在房前屋後空閑地和村屯道路兩側栽植花草樹木,今年在屯內路兩側共栽植各種三年生果樹10000餘株,本著誰管護、誰收益的原則,美化了環境,又增加了收入,一舉兩得。開展經常性的村屯環境衛生治理工作。以清理生活垃圾、畜禽糞污、雜物、柴草為重點,全鄉環境衛生治理僅上半年就投入資金近100多萬元,綠化投入30萬元,先後發放戶用小垃圾桶950個,分類垃圾桶240個,果皮箱36個,清掃工具11套,新建垃圾分揀中心7個,8月份又購置垃圾桶1200個,平均每4戶農戶發放一個。各村分別建立了保潔隊伍,組織45名老黨員為各村環境衛生監督員,對本村的環境衛生工作進行監督檢查。同時制定了各項管理制度,環境衛生工作已進入到常態化治理階段,全鄉村屯環境有了極大的改善。太平鄉還投入資金4萬元,對鄉政府所在地的排水管網進行維修。太平鄉積極推進中央扶持村級集體經濟發展項目,自2019年以來,共申報了4個中央扶持村級集體經濟發展項目,同合村的『農機具綜合服務社』項目已達產見效,現在服務社采取農機具承包,現已產生收益73000元。群力村的『農機便民服務社』項目現已產生收益30000元。光遠村的『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便民服務社』項目已開始投入運營,預計年實現收入60000元。慶豐村的『秸稈離田加工合作』項目已開始投入運營,預計年可分紅60000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