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走進鄉村看變化系列報道(48)
通泉鄉:做強特色補短板 建設宜居美家園
文/攝 潘成軍 特約記者 高偉 全媒體記者 孫曙光
從明水縣城向北行進12.5公裡,便是地處松嫩平原西北部和小興安嶺南麓之餘脈連接帶上的通泉鄉,糧食作物以玉米、大豆為主,主要種植玉米、小麥、高粱、大豆、甜菜、亞麻、葵花籽等。
走進通泉鄉,正值9月下旬,此時的通泉鄉,田野豆莢泛黃,大地豐收在望,大豆田裡,有農戶正在忙著收割,機聲轟鳴,豆秸成垛。

大豆田裡好『豐』景
通泉鄉黨委宣傳委員告訴記者,今年上半年通泉鄉因地制宜,積極做強特色產業,完成了全鄉8.5萬畝大豆擴種任務,打造出紅衛村、五星村特色產業園區,以土地托管模式為路徑,通過品種改良、機械作業、種植技術調整、集約化管理等高標准推進園區建設,並加大『五小』生產經營企業扶持力度,全鄉今年新培育『五小』鄉村作坊、家庭工廠4個。對上爭取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資金建設溫室大棚項目。
為補齊短板,夯實發展基礎,通泉鄉積極爭取資金、項目,加大農業基礎設施投入,完成了五星村151盞太陽能路燈項目,通過鄉村兩級資金自籌,為鄉政府所在地紅光村新安裝太陽能路燈。紅光村還打造了村屯休閑公園一處,紅衛村成為黨建一條街人居環境示范村。修建了宏偉村王金寶屯到紅旗村的通村公路3公裡;紮實推進宏偉、永發千億斤糧食項目。

通泉鄉持續推進清潔鄉村建設
為打造清新宜居家園,通泉鄉持續推進清潔鄉村建設。今春,開展了春季村莊清潔行動,集中組織開展村莊清潔行動春季戰役,清除畜禽糞便、積雪雜物、生活垃圾、柴草垛等垃圾10000餘立方米。同時著力鞏固村屯綠化美化香化成果,以202國道為主線,合理有序推進村屯綠化香化改造,集中打造出永崇路香化綠化美化示范帶15公裡,並加大村屯生活污水治理力度,大力推廣戶用旱廁和公用旱廁建設。整屯推進五星村申家油坊、張家油坊2個自然屯改廁工程。
侵蝕溝治理是鄉村環境的重要保證,今年通泉鄉加大了治理力度,全年治理侵蝕溝11個。為加大先鋒溝斷面水質監測力度,通泉鄉成立了先峰溝水質巡查專項工作組,對重點時段、重要區域全天候24小時監管,確保無污水直排、周邊無糞污垃圾堆積,還建立健全相應工作機制,深化與秋必豐有機肥企業合作,完善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N+1+1』模式;加強生活垃圾轉運『物業式』管理服務,確保整治成效可持續、不反彈;設置農膜包裝廢棄物專門回收點,健全回收獎勵制度,實現農藥瓶等廢棄物回收率達100%。

通泉鄉村民百姓自願報名參加各種義務活動
鄉村振興文化先行,通泉鄉深入實施文化引領工程,全力推動鄉風更加文明,以鄉村兩級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所為陣地,深入推進『文明實踐』志願服務活動;著力豐富精神文化生活,大力整合鄉村建設各類資源,深入推進開展了『通泉鄉詩詞之鄉』『送戲下鄉』『送電影下鄉』活動;並完善村規民約制度建設,健全『一約五會』村級組織,集中開展不良風氣整治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