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走進鄉村看變化系列報道(39)
民政鎮:招商引資上項目全面發展唱『鎮』興
文/攝 潘成軍 特約記者 段洪偉 全媒體記者 孫曙光

時維九月,序屬三秋,當深秋的風染黃田野收獲的夢,記者走進了位於青岡縣東部、通肯河西岸的民政鎮,領略了一番『鎮』興村美民安樂的鄉村振興景象。
民政鎮是拱衛青岡縣東部的門戶,在1945年稱民政,意為政權歸人民,2013年,撤鄉設鎮,從其沿革不難看出,政權歸人民後,民政鎮的發展是一天好似一天。
『我們民政鎮的確是有較為厚重的歷史,優秀的革命傳統。這些都是我們新一屆黨政班子謀振興、創福祉的精神動力。』民政鎮黨委書記李宏本說。據李宏本介紹,去年以來,民政鎮在青岡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緊緊圍繞省市縣黨代會精神,踐行初心、勇擔使命,攻堅克難,砥礪前行,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發展呈現出質量更高、後勁更強、環境更優的新局面。在農業發展上,民政鎮圍繞龍頭企業、合作組織、終端市場等多方需求,調整種植面積4.7萬畝,其中大豆2.8萬畝、大麻1000畝、鮮食玉米1.3萬畝、水稻4000畝、瓜菜種植800畝,結構調整比例達到25%。以綏沈公路沿線為重點,創建大麻和大豆千畝示范種植園區2個,創建萬畝玉米高產高效示范園區1個,創建千畝玉米高產高效示范園區2個。在畜牧業發展上,全鎮共有合作組織10個,發展畜禽規模養殖場區15個、養殖大戶190戶。全鎮上半年生豬存欄2.9萬頭、出欄1.7萬頭,養殖肉牛0.6萬頭、出欄0.18萬頭,養殖山羊和綿羊0.7萬頭、出欄0.4萬頭。同時,突出繼東白鵝養殖合作社引帶,全鎮白鵝存欄5萬只,其中存欄10000只以上白鵝養殖大戶5個,位於全縣之首。


發展產業項目是興鎮富民的基礎,也是鄉村振興的最有利抓手。民政鎮堅定不移把招商引資、項目建設擺在首位,今年,全鎮續建、新建項目依舊不斷,樂業村續建投資4000萬元倉儲庫容2萬噸的瑞華糧食倉儲項目、續建投資3000萬元的軍昌鮮食玉米加工項目;進化村引進投資500萬元年加工500萬冊學生作業本加工項目;今年8月份開工建設總投資1500萬元的保安村鮮食玉米加工項目,將於2023年7月竣工,投產後年可加工700萬穗鮮食玉米。項目依托保安村現有種植合作社已流轉的近3000畝土地,可實現統一購種、統一種植、統一收獲,保障原料質量。項目通過到廠務工、項目分紅、菜園革命等方式引帶,輻射全鎮300戶脫貧戶,可增加就業崗位200餘個,人均增收8000元。投產後,項目對外租賃,年至少可獲得近80萬元租賃收益,可統籌用於全鎮鞏固脫貧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支出。項目投產後,與目前鎮內已有的萬德福農業、軍昌農業,鮮食玉米加工能力可達4400萬穗,全鎮可實現以鮮食玉米加工為主導產業,多產業融合發展的產業振興發展模式。
民政鎮黨委副書記、鎮長黃成告訴記者,民政鎮黨政一班人充分發揮黨建引領作用,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在人居環境治理上狠下功夫,嚴格落實環保工作責任制度。持續鞏固河湖清四亂成果,建成日處理60噸生活污水的鎮所在地污水處理廠,建立『戶收集、村分揀、鎮轉運到縣處理』生活垃圾處理模式有效運轉,全鎮建設畜禽糞便臨時收儲點67處,回收農業廢棄包裝物1.5噸。春季治理侵蝕溝5條,全鎮共移栽糖槭、柳樹2900株、榆葉梅、丁香樹6800株,打造覆蓋30個屯約2萬延長米的鮮花帶。推行『公益崗責任區』、『紅黑榜』等長效管理機制,實現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精細化管理。在治理人居環境的同時,民政鎮加大基礎設施投入,今年,投資600萬元,在沿河村建設路燈110盞、路邊溝硬化6000延長米,過戶橋102個,護坡10000延長米,在樂業村建設柵欄4830延長米,路邊溝硬化4420延長米。

為促進鄉村振興,民政鎮立足一村一策、一村一品,鎮黨政班子指導各村研究發展集體經濟的有效路徑,持續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全面做好與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光榮村依托鮮食玉米加工龍頭企業萬德福公司,托管代耕近5000畝土地,實現了企業增效、農民增收、村集體增積累的多重效應;有利村通過幫扶單位省出版集團的投資,在繼東大鵝、合一烤鵝深加工、種豬擴繁場等多方面享受分紅資金20餘萬元;興隆村依托投資2000萬元年加工3000噸有機肥的赫勝生物公司,不僅在畜禽糞便無害化處理上做出積極貢獻,同時每年為村集體帶來5萬元收入;進化村引進老兵瓜菜合作社,建成全縣面積最大的香瓜種植基地,帶動村集體經濟增收。

鎮黨委通過『黨建+鄉風文明』,引領文化振興,做到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建成11個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各村均建有『清風驛站』並聘任了村務監督員,完善『村規民約』,全面推行『一約五會』。挖掘抗聯時期的革命事跡,籌措資金建設青岡縣革命老區紀念館、『清廉農村文化廣場』和保安村旗幟廣場。常態化開展送政策、送文化進村入戶活動,支持鼓勵群眾組建秧歌隊、廣場舞隊、紅歌會等群眾組織17個,建設標准化塑膠籃球場2個,活躍文化生活。建立鎮視頻號和覆蓋村屯的微信矩陣,廣泛宣傳疫情防控知識、共同維護環境、廉政文化等內容,凝心聚力作用明顯。利用建黨紀念日等節日,鎮村聯動開展『開一個慶祝大會、辦一個光榮在黨五十年紀念章頒發儀式、講一堂黨課、慰問一批貧困老黨員、表彰一批先優模、觀摩一次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賽一場紅歌、看一場紅色影片』等系列活動,積極挖掘典型,評選出『孝心兒媳』41名,評選出『最美家庭』80戶,去年和今年,中央電視臺先後4次報道該鎮鮮食玉米產業和該鎮先進典型人物,進一步凝聚弘揚鄉村振興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