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走進鄉村看變化系列報道(30)
四海店鎮:『紅色經濟』鋪富路提質增效謀振興
文/攝 潘成軍 特約記者 李磊 全媒體記者 孫曙光

走進地處綏棱縣東北部、小興安嶺南端餘脈西南部、松嫩平原東北部的綏棱縣四海店鎮,讓記者產生最深印象的一個詞就是『紅色經濟』,被稱作紅色經濟樣板村的半截河村自然也讓記者很想『一睹為快』。
四海店鎮黨委書記王洪澤說,四海店鎮在產業發展上緊緊圍繞綏棱縣委『紅魂綠韻』旅游產業發展定位,重點推進了三件事:第一件事就是豐富以『紅色小鎮』『紅色村莊』為主的『紅魂綠韻』旅游線路。全鎮在原有紅色場館的基礎上,高標准打造了以美國紅楓秋火焰為主的紅色一條街,建設了『紅色村莊半截河村』大門;結合紅色村莊建設發展生態旅游,打造小龍蝦養殖和寒蔥種植示范園區2個,利用小菜園發展采摘經濟,栽植山茄子1.5萬棵。第二件事是突出『一村一品』打造4個特色經濟專業村,通過紅色美麗村莊建設紅色經濟樣板村半截河村,重點發展紅色旅游、寒蔥種植、小龍蝦養殖、蜜蜂養殖和大鵝養殖5個特色產業,目前全村寒蔥種植15畝、小龍蝦養殖5畝、蜜蜂養殖700箱;建設肉牛養殖專業村林富村,目前整村肉牛存欄510頭,域外種植晚西瓜450畝;林下經濟產業村林強村,集中連片試種山茄子15畝,明年可引帶當地種植山茄子150畝以上;與綏棱農場開展場鎮共建現代農業,打造芽豆第一村寶山村,在寶山村示范開展土地全程托管服務3000畝,核心地塊全部種植『東昇1』芽豆,輻射帶動農場和寶山老百姓種植芽豆11萬畝。第三件事則是狠抓招商引資著力建設2個基地,利用林區晝夜溫差大等地域特點,借助『龍粵合作』政策契機,招商落地馬鈴薯種薯培育及鮮薯出口基地建設項目,在林強村實施,建設馬鈴薯種薯基地1000畝;與北京華興四季林草產業發展有限公司洽談建設刺五加種苗培育基地和南柴胡種植基地建設,發展林下經濟。


四海店鎮黨委副書記、鎮長萬中傑告訴記者,在農業農村發展上,四海店鎮注重農業發展質效全面提昇,啟動實施了林富林海3萬畝高標准農田項目和寶山村農田路建設項目,完成了半截河村農田路改造項目和林富、寶山等2個村農機具購置項目,高標准實施半截河、寶山3條侵蝕溝治理任務,完成了林富林海2個沿河村屯防洪工程。同時積極推進農業種植結構調整,進行大豆擴種,今年種植大豆8.706萬畝、玉米2.793萬畝、水稻2.023萬畝,並積極推進土地托管,實施林強村和林富村土地托管試點1萬畝,積極推進場鎮共建現代農業,搶抓北大荒集團『雙控一服務』戰略契機,組織寶山村采取市場化模式,開展土地全程托管服務3000畝,今年實驗核心地塊450畝,全部采用大壟密植、測土配方、壟體分層施肥、壟上精量點播等技術,准備通過成效對比的方式進行推廣。
鎮村發展經濟重要,但人居環境也是不可忽視的關鍵,生態宜居不只是文件上的要求,更是民生福祉得到提昇的體現,因而,四海店鎮在強化農業農村發展的同時,更是持續深入推進人居環境整治。投資63萬元實施林富村『一事一議』項目,打造半截河村和寶山村2個樣板村,硬化硬質邊溝4000延長米,安裝路燈21盞,修理田間路橋涵3個;全鎮栽植喬灌木11.37萬棵叢,栽植花卉5.9萬株;鎮內采取鎮乾部包街道、公益崗包段、統一清運的方式治理垃圾;各村采取鎮乾部包村、村乾部包屯、公益崗包戶,統一清運、管理的方式,形成了常態長效運營管護機制,垃圾分揀站日處理垃圾7噸左右;為治理畜禽糞污,針對個別散養戶冬季畜禽糞污未集中清運到糞污處理點問題,鎮裡聯合縣環保局進行綜合執法,形成強力震懾,使污水處理廠運行正常,目前日處理污水100噸左右;積極推進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工作,制作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利用宣傳片,宣傳覆蓋面全面提昇,現已收集農藥瓶6.42噸;按照一戶一檔要求建立全部農村戶廁問題排查整改臺賬清單,共建設農村戶廁105戶。
『下一步,我們將深入推進紅色產業向以「紅魂綠韻」發展昇級,園區經濟重點打造小龍蝦和寒蔥,全面放大試點示范效果;菜園經濟重點打造山茄子和菜園寒蔥,力爭明年見到成效;實施文化賦魂工程,讓紅色產業有血有肉。』王洪澤談起下一步打算,他說,四海店將深入推進林下經濟產業發展昇級,對已經落地的馬鈴薯種薯培育和鮮薯出口項目,重點落實地塊和種植計劃、種植模式,力爭在年內產生出口額,重點跟蹤刺五加種苗培育基地項目,謀劃推進寒蔥等山特產品生產加工項目。近期計劃派人到哈爾濱與羊肚菌種植合作社對接學習,准備采取合作或者新建模式,發展羊肚菌產業。為深入推進林下經濟產業發展昇級,對已經落地的馬鈴薯種薯培育和鮮薯出口項目,今年重點落實地塊和種植計劃、種植模式,力爭在年內產生出口額。重點跟蹤刺五加種苗培育基地項目,謀劃推進寒蔥等山特產品生產加工項目。
王洪澤表示,下一步將強化農業基礎設施建設,高標准推進林富林海3萬畝高標准農田建設,高質量完成寶山村8.1公裡農田路建設;高質量完成鎮南鎮北2.31公裡道路建設,建設林富和半截河2個村級文化廣場,強化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推進場鎮共建深度發展,組織開展田間博覽和測產對比,重點推廣土地托管和大豆大壟密植技術,為明年大規模推進土地托管打好基礎,以整體提昇農業發展質效,紮實推進林富和林強兩個村土地托管,放大示范效果;開展村屯環境提昇工作,強化垃圾分揀站、污水處理站、農村戶廁、畜禽糞污收集點、農藥包裝廢棄物收集點常態化運營管護;建立環境保潔員、護林員、巡河員等公益崗考核制度,常態開展村屯環境整治,並將加強河長制、田長制、林長制落實,有名有實,落靠責任,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