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要聞 省內要聞 本地要聞 精彩點擊 專題新聞 通知公告 猛?象詩刊 日報數字報 晚報數字報 綏化晚報新媒體
經濟新聞 綜合新聞 視頻新聞 市場監管 黑土副刊 日報頭條號 小記者風采 日報公眾號 晚報公眾號 綏化直播
  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綏化新聞網  >  本地新聞  >  經濟

燎原鎮:寫『農』字文章 唱振興歌謠 增群眾福祉

來源:綏化日報 2022-08-24 字體:

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走進鄉村看變化系列報道(26)
燎原鎮:寫『農』字文章唱振興歌謠增群眾福祉

文/攝 潘成軍 全媒體記者 孫曙光

  燎原鎮,地處蘭西縣西北部、松嫩平原腹地,初秋時節走進這裡,能夠感受到的是日漸的成熟,田野裡退卻青澀的莊稼、鎮村中發展壯大的產業項目、宜居環境中村民揚在臉上的自信、笑意……

  燎原鎮黨委書記關洪濤告訴記者,近年來,特別是今年以來,燎原鎮黨政班子注重做好『農』字文章,圍繞農業現代化,全面促進鎮村經濟繁榮,調優農產品種植結構,使全鎮農業種植面積達到15.1萬畝(其中糧食作物14.6萬畝,經濟作物0.5萬畝),大力發展農業托管服務,全鎮托管面積落實5萬畝。同時,調優種植結構,通過發展特色種植、畜牧養殖、庭院經濟、產業帶動等方式,帶動群眾增加收入。鎮黨政一班人積極鼓勵村民發展庭院經濟,以青刀豆、甘藍等特色菜園經濟為抓手,與中舜農業主動對接,簽訂回收合同,每畝菜園可實現純收入5000元,實現富民增收,實現了『小菜園有大收益』的奮斗目標。

  

  關洪濤說,鎮村經濟要發展,就要大力扶持特色產業、培育龍頭企業、選樹致富能人,發揮示范引領帶動作用,燎原鎮圍繞壯大集體經濟,全新創造經濟增長點,多渠道增強村集體『造血功能』。通過長峰肉鵝養殖場、新陽中藥種植園等典型輻射帶動作用大大增強,全面激發了農民增收內生動力,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了萬元以上。

  

堅定不移推進鄉村振興,就要聚焦『興』字出真招,『興』的關鍵在發展產業項目。因此,燎原鎮依托哈大綏一體化發展機遇,突出發揮綏大高速出入口區位交通優勢,全力打造面向西北片區、服務全縣,輻射周邊市縣的高品質綠色農產品精加工、生物質能源處理及物流轉運中心產業區,並依托草原文化旅游資源,著力探索草原風情游、家庭農場等特色文化旅游產業項目開發。為提振養殖產業,燎原鎮積極探索『養殖托管』新路徑,制定出臺幫扶政策,提供資金技術支持,幫助規模養殖企業大戶解決實際困難,加快培育養殖典型。全鎮堅持抓大不放小,竭力引進大型龍頭企業,發揮帶動作用,促進中小養殖戶發展。持續抓好牛羊和家禽業生產,努力穩家禽、增牛羊、興奶業,多渠道增加供給。目前,全鎮共有養殖戶534戶,其中養豬戶238戶,存欄量12431頭;養牛戶182戶1960頭;養羊戶114戶7669只。鎮裡還出臺政策,支持發展中華華牛養殖,在縣裡補助的基礎上,每頭配種牛補助50元。為加強農田基礎設施建設,燎原鎮投入資金45萬元,為雙山村、前進村增設農田排灌設施12套,出動大型機械5臺,整修3.5米高、1180米長的福源支溝堤壩,徹底解決多年來燎原鎮前進村7000畝耕地雨季受澇問題,使260戶500餘名村民受益。

  經濟有提昇,發展有效益,最終落腳點要體現在群眾的受益上,燎原鎮采取各種措施來滿足群眾的獲得感,提昇群眾的幸福感。燎原鎮全鎮新建通屯路15.7公裡,道路加寬21.3公裡;5個村全部通上自來水,脫貧戶持續增收,低收入群體實現應保盡保。合作醫療達到全覆蓋。5個村全部建有衛生室。新建鎮便民服務中心,依靠『一站式』綜合便民服務平臺,推動窗口服務向基層下沈,涉及鎮村小微權利服務事項90項就近在鎮內辦理,打通了服務群眾的『最後一公裡』。

  『鄉村振興,生態宜居是保證。為促進鎮村更為宜居,我們積極推進清「四亂」、環境綜合整治工作,我鎮共有亂建5處,亂堆23處,亂佔31處,目前57處已清理到位。』關洪濤介紹,燎原鎮開展生態環境整治和人居環境『周會戰』,配備1輛垃圾轉運車,每個村設立1個垃圾收集點,累計出動1200餘人次,清理邊溝15萬延長米,清理垃圾坑及污水淨化坑70處,種植綠化花樹7萬餘株,農膜、農藥瓶等面源污染物回收率達到95%以上。

  關洪濤表示,借助喜迎黨的二十大召開的東風,燎原鎮黨委將支持各村屯打好人居環境治理持久戰,以開展村莊清潔行動為重點,制定全鎮環境整治實施方案,打造小、中、大三條環線,帶動其他村屯同步推進。積極對上爭取項目資金,對綏大高速與安蘭公路連接線(鎮政府過境段)進行亮化、綠化、美化,力爭實現全面提昇。清理田間地頭農業包裝袋、廢棄農殘膜、農藥瓶、秧盤等廢物垃圾,對全鎮養殖戶4萬噸糞尿進行有效處理,減少農業面源及土壤污染。同時制定村規民約,采用紅黑榜評比等手段,建立長效管護機制,提昇群眾環保意識。到2022年底,全鎮每村至少打造一個環境整治高標准示范屯,形成標杆示范效應,構建環境優美、生態宜居的農村新風貌。


編輯:韓敏

綏化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