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走進鄉村看變化系列報道(19)
廂白滿族鄉:蝶變繪出豐收景 鄉風文明產業興
文/攝 潘成軍 全媒體記者 孫曙光
8月9日,染有一絲秋意的風帶著些許的微涼,輕輕拂過大田裡豆角架上的藤蔓,豆角葉的輕顫,似乎驚醒了滿綠脆嫩的豆角,每一顆垂掛在支架旁的綠色『金條』,都泛著讓人忍不住將其摘下來的誘惑之光。望奎縣廂白滿族鄉正白後頭村近百名村民正在豆角架旁忙著采摘,一幅初秋村民采摘忙的場景。
走進望奎縣廂白滿族鄉,路兩邊盛放的醉蝶花,粉白相間,似乎是在告訴前來的人們,這裡正在發生著蝶變,如這花朵陶醉著清淺的歲月。

在正白後頭村大田裡,廂白鄉黨委書記宮萬明指著正在忙著采摘豆角的村民告訴記者,近年來,廂白滿族鄉為推進鄉村振興工作,多措並舉,積極調整產業結構,促進產業項目落地生根。正白後頭村在鄉黨委、鄉政府的引領指導下,將豆角種植作為培育富民產業,大力發展豆角種植,通過種植、加工、銷售一體化,使其成為產業鏈條,通過選種適宜速凍的豆角品種,對豆角進行速凍加工,並采取『北菜南銷』方式拓展銷路,提昇產業收益,實現了產業發展和群眾致富『雙豐收』。『這些采摘下來的豆角,將由縣扶貧辦支持建起的村級企業進行速凍加工。它們在流水線上經過削尖、清洗、漂燙、冷卻、挑選等環節後方可進入速凍車間進行冷凍,最後產品經冷鏈物流運往全國各地,走上人們的餐桌。』宮萬明說,為進一步做強豆角產業,今年正白後頭村結合『小菜園』模式,積極引導鼓勵脫貧戶利用自家小菜園種植豆角,不僅擴大了豆角種植面積,而且實現了脫貧戶的持續增收。

正白後頭村豆角產業壯大村集體經濟,帶動群眾持續增收致富,這僅是廂白鄉產業興旺的冰山一角。在推進鄉村振興過程中,廂白鄉充分利用土地面積大和資源比較豐富的優勢,利用廣闊的資源進行水產養殖,借助豐富的人工林、次生林構築『綠色銀行』,3000畝的牧草地,成為發展畜牧業有利條件……這些都為廂白滿族鄉的振興發展提供動力。
前惠五村是廂白鄉現在比較有名的富裕村,近年來,這個村堅持以黨建引領產業發展,通過轉思路、興產業、惠民生等舉措,成功走出一條產業振興催生村級振興的蝶變之路,村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不斷提昇。2021年,村集體經濟收入120萬元,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萬元,先後榮獲全省民族團結進步模范集體、黑龍江省村莊綠化示范村等榮譽稱號。鄉黨委副書記王琪向記者介紹,2016年以前,前惠五村僅依靠集體資源發包和上級轉移支付資金維持運轉,年收入15萬元左右,只能勒緊腰帶『過日子』。為尋求發展出路,村『兩委』乾部多次到哈爾濱、大慶、黑河、齊齊哈爾等先進村、養殖項目和生產加工企業進行考察學習,找項目、學經驗、尋商機,多次召開黨員和村民代表座談會,集思廣議,最終確定了『發展種養業、做強加工業、多條腿走路』的發展思路,繪制了村級發展『時間表』和『路線圖』。村黨總支緊緊抓住脫貧攻堅和民族村建設政策機遇期,多次往返於省科技廳、省農科院、省民宗局以及市縣涉農部門跑項目,爭取上級部門的支持。從2018年開始,累計爭取上級部門和企業項目資金1300餘萬元,先後建成了優質肉牛養殖、笨榨豆油加工、手工筋餅加工、光伏發電等多個項目,一舉打破了『空殼村』『零產業』的僵局,實現了政策『輸血』向自身『造血』的轉變。2021年,村黨總支決定實施土地托管項目,在村民對土地托管有些擔心的情況下,村『兩委』乾部和黨員帶頭示范,規模經營了2000畝土地,當年每畝實現增收150元,為村集體增加收入27萬元。今年,看到土地托管好處的村民紛紛參與托管,全村土地托管面積達到了6000餘畝,由村民『單打獨斗』變為『抱團發展』。目前,前惠五村已初步形成種植、養殖、生產加工等五大產業,村級積累達到1800萬元,每年僅項目就可促進村集體穩定增收100萬元以上。

有了村級產業,做大做強是關鍵。為讓村級產業健康持續發展下去,在鄉黨政班子支持引導下,前惠五村充分發揮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使其成為產業發展的『主心骨』『頂梁柱』。村黨總支探索實施了『黨支部+公司+農戶』經營模式,注冊成立了望奎縣善為牧業有限公司和善為科技有限公司,實行公司化運營,在5個產業項目中成立黨支部2個、黨小組3個,每一個項目都有1名黨員乾部牽頭,村『兩委』定期開展議事會商,確保黨組織始終在項目運營中發揮定向把關作用。在產業發展中,前惠五村黨總支把黨員乾部作為骨乾力量,全村67名黨員中,除體弱多病、行動不便的老黨員和外出務工黨員,全部參與到產業項目建設中,通過積極引導黨員做政策『宣傳員』、民情『信息員』、項目『監督員』、市場『調研員』、產品『銷售員』、群眾『服務員』,充分發揮出黨員的作用。目前,依托五大產業,全村共劃定黨員責任區35個,建立黨員先鋒崗10個,明確職責任務,產業項目現場隨處可見佩戴著黨徽的黨員身影,鮮艷的黨旗耀亮產業興村的征程。
為保證村級產業項目規范運營,前惠五村實施了『支部民主決策、其他組織配合、黨員乾部帶動、村民積極行動』的『層級工作法』,建立起議事決策、民主監督、公開公示、收益分配、預算決算等5項機制,村級所有重大事項全部集體研究討論決定,所有項目資金置於陽光下運行,堅持按期公開,把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真正交給了群眾。
產業項目的不斷發展壯大,讓村民增收渠道、村屯人居環境、村級治理成效發生了巨大變化。自2019年4月手工筋餅加工項目開工以來,全村50餘名村民烙餅增收120萬元。依托笨榨豆油加工項目,100戶農戶參與『米改豆』種植2000畝,參與農戶戶均收益7000元。通過實施土地托管,節餘勞動力25人,人均外出務工收入達到3萬元。此外,還建立了產業項目與村民利益聯結機制,光伏發電、肉牛養殖等項目為37戶脫貧戶和無勞動能力家庭每年人均分紅600元。

村子富了,生態宜居成為村民的盼望。前惠五村以建設『硬化、淨化、美化、亮化』村莊為主要目標,先後出資486萬元,硬化道路27公裡、路邊溝1.2萬延長米,統一安裝鐵藝柵欄2000延長米,安裝太陽能路燈138盞,實施改廁146戶,讓互聯網、有線電視入戶率達100%;建設3處乾糞池及黑膜囊畜禽糞便集中回收點,每年處理生產生活垃圾和畜禽糞便1500立方米,栽植綠化樹木及花卉20餘萬株。同時,將村級辦公場所打造成黨群服務中心,推行『一站式』服務,修建了2處連心廣場,在主街路打造涵蓋黨的理論、新農村建設、鄉村治理等內容的黨建文化長廊,定期更新圖板內容,推動黨的方針政策融入日常。建設愛心超市,並創建了『村民積分銀行』,將孝老敬親、鄰裡和諧、環境治理、遵規守約等方面納入積分內容,黨員群眾將日常獲得的積分存入『銀行』,年度積分達到95分以上的,就能憑積分到愛心超市兌換電飯煲、衣物等日常生活用品。先後選樹『道德模范』『身邊好人』『五個最美』典型模范20人,形成良好的示范效應,帶動了鄉風文明,前惠五村也由此成為鄉風文明的示范點。

『成績屬於過去,重任依舊在肩。在下一步工作中,我們會緊緊依照鄉村振興戰略的20字方針,夯實產業興旺基石,做好生態宜居保證,鑄就鄉風文明靈魂,握住治理有效核心,錛住生活富裕目標,全力開闢出廂白振興發展之路,提昇廂白群眾福祉。』采訪結束,宮萬明做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