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要聞 省內要聞 本地要聞 精彩點擊 專題新聞 通知公告 猛?象詩刊 日報數字報 晚報數字報 綏化晚報新媒體
經濟新聞 綜合新聞 視頻新聞 市場監管 黑土副刊 日報頭條號 小記者風采 日報公眾號 晚報公眾號 綏化直播
  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綏化新聞網  >  本地新聞  >  經濟

青岡鎮:區位優勢助發展 特色產業促振興

來源:綏化日報 2022-08-09 字體:

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走進鄉村看變化系列報道(17)
青岡鎮:區位優勢助發展  特色產業促振興

  文/攝 張遠洋 潘成軍 全媒體記者 孫曙光
 

  走進青岡縣青岡鎮,讓人心動的就是這裡的圍城經濟。在促進鄉村振興工作中,青岡鎮黨委、政府依托城關鎮的區位和資源優勢積極發展食用菌、棚室蔬菜、黏玉米種植等特色產業及勞務輸轉,促進農民增收,助力鄉村振興。

佔地1500畝的青岡鎮食用菌生產園區是青岡縣最大的食用菌生產種植基地,生產品種主要有木耳、平菇、滑子菇、香菇等,產品主要由哈達集團負責運營銷售,銷往天津、上海、北京等地。
 

  青岡鎮黨委書記趙永志告訴記者,為加快鎮村經濟發展,青岡鎮黨政班子積極引入社會資本,做強做大食用菌產業。2021年通過招商引資,引進了黑龍江省拜泉鑫鑫菌業有限公司入駐鎮食用菌園區,借助企業的資金、技術、管理、市場等優勢壯大鎮經濟。園區現有的800棟溫室大棚全部投入使用,種植黑木耳、滑子菇、靈芝、平菇等食用菌品種。園區采取『企業+菌農+村集體』的經營模式,企業選派有經驗的管理人員及技術人員,負責園區的整體運營管理。目前整個園區黑木耳長勢喜人,豐收已成定局,可實現企業、村集體、農戶多方互利共贏。企業每年上繳400萬元租金,全部分配給青岡鎮9個村,用於帶動脫貧戶及發展村級公益事業支出;企業全年生產加工菌包達600萬袋以上,實現純收益超800萬元;園區現在菌農種植戶20餘家,每戶經營約40棟棚室,預計年可增收20萬元以上;每年園區可吸納100?500人務工就業,間接帶動農戶增收305萬元;食用菌園區年可生產3000噸鮮品,實現產值3000萬元,每噸50元運費,運輸業收入達150萬元。拜泉鑫鑫菌業已與哈達集團簽訂了戰略合作意向書,青岡鎮食用菌園區生產的木耳、平茹等產品由哈達集團負責運營銷售,產品銷往天津、上海、北京等地,確保了園區生產出來的產品市場有銷路,企業和菌農有效益。

       位於青岡鎮樂園村的青岡鎮樂園農機現代專業合作社,成立於2020年4月,是集農作物標准化種植、農產品加工銷售於一體的農業產業化企業,廠區總佔地面積1.1萬平方米,建築面積4800平方米,智能冷庫2500平方米,可標准恆溫18℃儲存黏玉米1000萬穗,有大型農機具48臺(套),企業固定員工20人,季節性員工200人。擁有標准化的生產車間及先進的冷凍、冷藏等設備,注冊崔大姐牌黏玉米產品,通過QS食品認證體系,為『寒地黑土』食品系列中的精品,用先進的真空、冷藏等先進技術保證了玉米品質。產品遠銷到廣州、深圳、上海、大連等多個省的大中城市,深受廣大消費者喜愛。公司的黏玉米種植面積已由原來的1000畝擴大到現在4000畝,銷售收入達1200萬元,淨利潤達400萬元。

青岡鎮領導到樂園村農聚福農業服務公司查看黏玉米保收機械改裝情況。
 

  青岡縣農聚福農業服務有限公司通過多種途徑帶動農戶增收,成立至今累計流轉土地1萬畝,農戶每年每畝純收入600元,帶動210戶農戶增收,公司現有常年職業農民20人,每名員工月平均工資4000元,季節性用工200人,年人均增收1萬元。

  據青岡鎮黨委副書記、鎮長張洪濤介紹,近年來,隨著種植結構調整與優化,青岡鎮充分利用區位優勢挖掘蔬菜種植潛力,蔬菜產業發展初具雛形,已成為農民致富增收的主導產業之一。全鎮有350戶農戶通過種植蔬菜大棚、買賣批發果菜、自家庭院種植等方式,發展綠色蔬菜產業,每年農戶可實現增收5000至2萬元不等。他說,青岡鎮屬於城鄉接合部,多年的蔬菜種植習慣,讓村民家家戶戶都擁有兩個蔬菜大棚,如今全鎮大棚已發展到1500多棟,新鮮無污染的蔬菜很受縣城居民青睞。村民張錄林在青岡鎮展望村種植大棚蔬菜已近10個年頭,能根據市場需求不斷調整所種植的蔬菜品種和種植規模。今年,他種植了5個棚室,根據不同蔬菜的生長期,合理安排種植時間和品種。第一茬作物包括黃瓜、西紅柿、油豆角、芹菜等,已經上市銷售完畢。第二茬蔬菜已經栽種完畢,目前,菜苗長勢良好,8月20日左右就可以陸續上市。據了解,每個蔬菜棚每年可以種植兩茬作物,除去生產農膜、種子等成本支出,春季第一茬作物每個大棚平均純收入在1.2萬元左右,秋季第二茬作物平均純收入在7000元左右,實實在在地增加了菜農的收入。

青岡鎮棚室蔬菜生產基地。
 

  『近年來,我們大力發展綠色有機蔬菜種植,積極引進新品種、新技術,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實現了種植品種多樣性,讓蔬菜大棚變成村民增收的「致富棚」,不僅鼓了菜農的腰包,也豐富了全縣人民的菜籃子。』張洪濤的言語中充滿了自豪。

  土地的集約化托管經營和農機現代化發展,讓更多的村民脫離土地,成為富餘勞動力,青岡鎮把安置富餘勞動力就業作為一項產業來發展,將其作為促進鄉村振興工作的重要舉措之一,充分利用所處地域位置及資源優勢,積極對接縣內外企業,有組織地引導和鼓勵鎮內各村富餘勞動力輸出就業,讓貧困群眾依靠勞動脫貧致富,目前,全鎮已內轉外輸勞動力1250人,其中縣外務工770人、縣內務工480人,人均可增收3萬元左右。據趙永志介紹,青岡鎮各村離縣內幾個大企業非常近,而且縣內企業待遇非常好,近年來很多村民不外出務工了,都選擇了離家近的企業就近務工。如新民村趙希武屯,在玉米公司、長林公司、金安熱電等企業務工人員就達73人,年人均收入在3.5萬元以上。趙永志表示,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基石,下一步,青岡鎮將加大勞務技能培訓力度,源源不斷地為縣域企業提供所需的生產、技術工人和管理人員,為縣域經濟提供人纔保障。同時,依托自身的區位優勢,努力打造符合青岡鎮實際的特色產業項目,壯大鎮村集體經濟,讓青岡鎮早日發展成為『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幸福鄉鎮。


編輯:張桂娟

綏化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