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菜籃子』 管『果園子』
綏棱棚室經濟讓農民『錢袋子』鼓起來
文/攝特約記者 李磊

『這是咱們大棚今年上市的第三茬柿子,純綠色、品質好,哪茬下來都不夠賣。』7月13日,綏棱縣閣山鎮宏韻十六井村農旅采摘園負責人李國慶向游客推介起新下來的柿子滔滔不絕。
近年來,綏棱縣依托區位優勢大力發展棚室經濟,『菜籃子』工程、『果園子』工程應運而生,各鄉鎮也結合自身特點引導種植戶發展特色種植向棚室要效益。閣山鎮宏韻十六井村農旅采摘園共有4棟智能溫室大棚,總佔地2600餘平方米。佔地不足700平方米的柿子大棚子已采摘第3茬。『到7月底5茬柿子采摘完後,我們還能種藍莓,算了一筆賬,這棟大棚今年收入可達13萬元。』談到效益,負責人李國慶言語間喜滋滋的。『其他3棟近2000平方米大棚種的是櫻桃和軟棗獼猴桃,現在是培育期,效益3年後纔能看到,保守估算一年也能收入50萬元。』十六井村黨總支書記孔祥坤接過話茬。
今年初,綏中鄉建設了綏中村棚室經濟作物科技示范園區,共有2棟總佔地面積2000平方米的智能溫室大棚,夏天溫室補光、通風、降溫等都能做到自動調節,其中一棟實現香瓜和草莓無縫銜接配套種植,年可實現收入10餘萬元,另一棟77株美早櫻桃也長勢喜人。
截至目前,綏棱縣在雞訥路、綏四路沿線共建設棚室等設施農業1400棟,總面積95萬平方米,年創產值達2289萬元。
圖為十六井村慶友豐家庭農場采摘園葡萄大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