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基層看農業生產托管服務(五)
特約記者 段洪偉 全媒體記者 孫一博 陳驍 宋博文
近年來,青岡縣堅持把農業生產托管服務作為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的核心舉措,全力破解土地『誰來種』『怎樣種』的時代難題,在促進農戶增收的同時,注重綠色農業發展,使用種養循環模式走出了一條節本環保的綠色農業生產之路。
推進綠色種養循環,需要種植業和養殖業合理搭配、緊密結合。在青岡縣興華鎮金發農機合作社,記者了解到,該合作社是一種『復合型』合作社,不僅有農作物種植還有肉牛養殖等業務,符合種養循環模式要求,據合作社王經理介紹,自2018年開始,金發合作社就開始使用種養循環進行農業生產活動,將農家肥和秸稈結合利用,遵循環境整治政策制作秸稈,混拌為有機肥,不僅實現了種養循環,還幫助農戶增加了一筆可觀收入。
興華鎮金發農機合作社今年預計承包托管土地6000公頃左右,現在實施種養循環模式的土地佔全部土地的75%以上。合作社使用種養循環模式有效克服了部分農戶缺乏科學使用農資、綠色防控病蟲害等先進技術的困難,促進了農業綠色生產和可持續發展。
『種養循環中制作的有機肥料撒到農田裡,確實是提昇了產量和質量。』金發合作社的托管農戶對種養循環這種農業生產模式非常認可,在種養循環普及最廣的雙星村和二廠村的農戶們表示,這個模式讓他們更省心、更放心,肉眼可見的量產提昇讓自己的錢包『鼓』起來了,村子裡的環境也變好了,『村子裡一些養殖戶家的豬糞、牛糞都收走了,一走一過都聞不到什麼異味,現在環境真是好多了。』
合作社負責人表示,農業生產托管服務利於實現農業綠色發展,是做好『一控兩減三基本』要求的有力措施。合作社在未來開展深耕深松、統防統治、施用有機肥、秸稈還田等綠色生產活動中,持續減少農藥、化肥使用量,提高農產品質量,提高病蟲害的防控水平和土壤肥力,減少農藥使用不當等農業生產方式對環境產生的負面影響,注重資源節約和環境友好,推進綠色農業生產工作進一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