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丹丹 全媒體記者 廉紅
3月17日,乍暖還寒,青岡縣新村鄉山東屯奶牛繁育場有機蔬菜棚室內,一派綠意盎然、生機勃勃。正在忙碌采摘的農工說:『看這蘸醬小菜、黃瓜、豆角等都已陸續采摘,眼下正是稀罕菜。』
『咦,奶牛場還種菜?』
奶牛場負責人說,我們主業養奶牛出產優質奶源,牛糞生產有機肥-有機肥種植有機蔬菜和黏玉米-玉米秸稈做青貯飼料養牛,如此形成一個循環生態經濟閉環。
2002年,奶牛繁育場建場之初,通過前期調研,就選定了具有產奶量高、耐寒、發育快等特點的荷斯坦奶牛作為牛場的主要飼養品種,並精選優質凍精逐步改良奶牛品質。
牛場配備專職獸醫,全程跟蹤奶牛健康狀況。
走進寬敞的牛捨,奶牛時而站起飲水,時而在臥床上休憩。正在清掃的工人介紹,稻殼和砂子冬夏交替做墊料的臥床,冬暖夏涼,料道上設有自動上水電加熱飲水槽,牛冬季可飲用到10℃以上的水。
看,從牛捨到運動場再到擠奶廳的通道上鋪滿一層稻殼,牛踩在上面腳感舒適,像踩在地毯上一樣。暖陽下的運動場乾燥、平整、清潔,設有礦物質補飼槽和自動飲水槽。休息區鋪墊秸稈吸引奶牛出捨趴臥,沐浴陽光,增加鈣質吸收。吃飽喝足的奶牛信步走到榨奶廳,站在鋪設橡膠墊的奶臺上作業,聽著悠揚的草原樂曲,仿佛回到熟悉的大草原,怡然自得,在愉悅的環境中,心情舒暢地產奶。榨奶員嚴格按照標准流程進行榨奶操作,藥浴、擦拭、二次藥浴,一個步驟都不少,保證了奶質自然純正,鮮奶交售各項指標全部合乎企業標准。
奶牛品質好,飼料很重要。場內負責人向記者介紹,自己種植的黏玉米秸稈做青貯是飼料的首選,他們還應用美國進口的苜蓿、新疆的全棉籽、齊齊哈爾的甜菜顆粒箔、哈爾濱的啤酒糟等原料,科學配比通過TMR攪拌做成日糧。聘請國內知名專家隨時線上溝通奶牛的飼養情況,並邀請營養顧問每月到牛場現場指導,科學調整飼料配方,保證奶牛營養達標。牛場還為奶牛准備了精料以及各種維生素礦物質的添加劑,保證奶牛微量元素的充足攝入。
通過多年科學飼養,目前,該牛場奶牛日平均單產奶量達到41.6公斤,個體奶牛最高的日單產奶量曾達到76公斤。自2016年以來年均單產以1噸為單位增長,從10噸到13噸連續幾年參加了荷斯坦奶牛單產俱樂部評比活動,均位居前列,2020年13噸單產評比名列第四。目前,該場奶牛數量已由建場之初的76頭發展到1111頭。
隨著奶牛數量增加,每年產生的糞污也逐年增加,如何能在利於環保的同時,產出更高的經濟效益?經過調研,他們決定將糞污發酵成為有機肥,變糞為寶,發展生態循環經濟。目前,該場生產的有機肥年產量達5000噸。有機肥在部分售賣的同時,部分用於改良牛場自有土地。
通過幾年的努力,將土地內原有的化肥殘留徹底清除變成了有機土地,他們利用這些有機土地,種植鮮食玉米、大豆、棚室蔬菜等,在播撒有機肥的同時,一律利用人工除草,真正做到了生產的產品有機、無公害。2018年開始,牛場種植基地生產的玉米、大豆、蔬菜等產品獲得北京五洲恆通認證有限公司有機認證。
奶牛場負責人還介紹,收割時僅對成熟度恰好的玉米進行收割,在玉米最鮮嫩的時候開始加工,蒸煮後塑封的玉米顆顆飽滿、有光澤,保留了玉米的原汁原味,這種精細化的生產方式,使產出的有機玉米口感甜、黏、糯,很多人都說吃出了小時候的那種味道,倍受大家歡迎。
棚室種植的有機蔬菜深受消費者歡迎。一位聞訊趕來采摘的青岡縣城居民王女士摘下一根黃瓜直接吃,連聲稱贊:『太有黃瓜味了!』
『今年我們有機鮮食玉米計劃發展到10萬穗。未來,我們奶牛場將會圍繞發展循環經濟,擴大有機種植面積和產量,打開高等院校、高端企業、高端早餐店及大型商超等市場,將綠色、環保、有機理念貫徹到底!』奶牛場負責人介紹著未來的發展規劃。
離開山東屯奶牛場,回望陽光下的牛場,幾棟排列整齊、藍色屋頂的牛捨、白色棚室的溫室如同切割精致的藍銀寶石熠熠生輝,聲聲渾厚的牛哞和婆娑的綠意彰顯著循環經濟的魅力——種養結合綠色發展,生產清潔化、廢棄物資源化、產業模式生態化,實現農村經濟與與生態環境協調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