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要聞 省內要聞 本地要聞 精彩點擊 專題新聞 通知公告 猛?象詩刊 日報數字報 晚報數字報 綏化晚報新媒體
經濟新聞 綜合新聞 視頻新聞 市場監管 黑土副刊 日報頭條號 小記者風采 日報公眾號 晚報公眾號 綏化直播
  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綏化新聞網  >  專題稿件

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兼濟天下

來源:綏化日報 2022-03-23 字體:

王建武
 

  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概括了中國共產黨之所以成功的『十個堅持』,是百年來黨領導人民艱辛探索、接續奮斗理論和實踐的科學總結,百年中國共產黨的成就和貢獻,不僅是歷史性的,也是世界性的。其中,黨領導人民成功走出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給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發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國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選擇。黨的百年奮斗深刻影響了世界歷史進程,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

  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是對中國現代化道路的探索。早期現代化的探索,從戊戌變法、洋務運動到辛亥革命,從器物層面、制度層面甚至文化層面的探索都沒有改變中國命運,直到『十月革命』一聲炮響,馬克思主義傳到了中國,自此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開啟了現代化道路的新征程。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以毛澤東同志為代表的共產黨人,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實際相結合,帶領中國人民爭取民族獨立和民族解放,同時也清醒認識到,工業化是現代化的基礎和核心,中國是傳統的農業社會,必須建立起工業化基礎。新民主主義時期的現代化探索,意味著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萌芽。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為國家工業化提供了政治保障,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創造根本社會條件。

  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堅定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社會主義方向。新中國成立後,在黨的領導下,中國人民進入社會主義革命建設新征程。建設怎樣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走什麼樣的社會主義現代化道路是彼時中國共產黨人面臨的主要問題。可以說,一窮二白的新中國在面臨西方國家經濟封鎖的情況下,完全憑借著中國共產黨堅強有力的領導在那個動蕩不安的時代中站穩腳跟。至改革開放前,通過『三大改造』和四個『五年計劃』,我國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建立起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為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的探索奠定了物質基礎。

  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基本確立。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啟改革開放,標志著中國進入新的發展時期,中國要推進現代化道路必須深刻總結和吸取過去正反兩方面的經驗,必須結合中國實際,走自己的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建設和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道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成為這一時期的主要任務。進入二十一世紀,中國開啟了全面小康社會建設的又一新征程,將工作重心由經濟建設轉為以人為核心的協調發展,現代化道路越走越寬闊。改革開放以來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一步明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道路目標、信心和決心,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基本確立。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局的復雜世情,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中國式現代化加速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建設什麼樣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是這一時期的主要問題和任務。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繼承和吸收以往黨的領導人的現代化建設經驗,深入開展原創性、全方位、多領域、深層次的社會變革,充分發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並將其轉化為現代化效能。黨的十八大描繪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宏偉藍圖,將全面小康的建設任務推向了高潮,提出『兩個一百年』的奮斗目標和『美麗中國』的執政理念,正式把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五位一體』的現代化總體布局基本形成。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首次在國家制度層面提出現代化要求『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表明從全領域深化改革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應有之義。

  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歷史演進展現出了鮮明的社會主義底色和中國特色。中國式現代化道路作為新時代的理論形態,不僅是對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中國現代化道路探索的理論總結,而且其歷史脈絡也內在蘊含一個動態實踐過程,反映出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在四個歷史時期一以貫之的寶貴經驗。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必將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智慧和力量,為人類社會發展作出偉大貢獻。

  (作者單位:黑龍江省社科院社會學所)


編輯:張桂娟

綏化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