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平 李好
中國共產黨百年發展史中有三個重要的歷史《決議》,被視為『中國共產黨史的大綱』,是學習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和百年中共黨史的重要資料。它們依次是《關於若乾歷史問題的決議》《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乾歷史問題的決議》和《中共中央關於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三個《決議》一脈相承,與時俱進,有其內在邏輯性。
首先是時間接續邏輯。三個《決議》誕生於黨和國家發展的重要歷史時刻和重大歷史關頭,承前啟後、繼往開來。1945年,抗戰即將勝利,中國面臨兩個前途、兩種命運的抉擇,第一個《關於若乾歷史問題的決議》在延安整風運動的基礎上形成,作為其理論結晶,總結了1921年建黨以來的歷史及其經驗教訓,對若乾重大歷史問題作出結論,通過『懲前毖後、治病救人』,使全黨特別是黨的高級乾部對中國革命基本問題的認識達到一致,增強了全黨團結,為黨的七大勝利召開創造了充分條件。1981年,改革開放之初,第二個《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乾歷史問題的決議》對黨的歷史特別是新中國成立後的歷史作了科學總結,實事求是地評價了若乾重大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達到統一思想團結一致向前看的目的,為次年召開的黨的十二大奠定了重要基礎。在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奮力開啟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新征程的重大歷史關頭,第三個《中共中央關於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既系統總結了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體現與前兩個《決議》已有結論相銜接,又突出總結黨的十八大以來的原創性思想、變革性實踐、突破性進展和標志性成果,與時俱進,推動全黨進一步統一思想、統一意志、統一行動,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其次是理論創新邏輯。從百年黨史的宏大視野來看,三個《決議》均作出了開創性的貢獻:分別確立了該時期黨內的正確的指導思想和領導核心,孕育或形成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結晶。第一個《決議》形成的毛澤東思想體系,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理論創新,開創了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理論創新先河。第二個《決議》對毛澤東思想體系作了全面的科學概括,強調毛澤東思想作為黨的指導思想的偉大意義。同時,第一次提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思想,以及對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道路的基本點的概括,孕育了『在中國建設什麼樣的社會主義和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思想基礎。第三個《決議》總結了中共百年奮斗經驗,著重闡釋了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事業取得的歷史性成就、發生的歷史性變革,與前兩個《決議》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決議》明確提出『兩個確立』及其決定性意義,既是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心願,也是實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飛躍的理論成果,是二十一世紀馬克思主義最新理論形態。
第三是道路開拓邏輯。三個《決議》都在重大歷史關頭作出了重大道路選擇,耦合於中國『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的三次歷史性飛躍。第一個《決議》選擇了正確道路,統一了全黨的認識,加強了全黨的團結,為黨的七大的召開乃至此後僅用4年時間就奪取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奠定了堅實基礎;它關於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命題,引領中國在1956年社會主義制度建立後,沒有照搬蘇聯模式,而是『找出在中國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道路』,帶領中國人民『站起來』。第二個《決議》對過去的問題『作一個結束』,促進黨的工作重心全面轉入以經濟建設為中心,體現了鮮明的未來導向;它引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同心同德更好地推進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國避免了重蹈蘇聯的覆轍,開闢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步入『富起來』的快車道。第三個《決議》不僅是一個馬克思主義的綱領性文獻,也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政治宣言,還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行動指南。它以宏闊的歷史視角,從五個方面總結了『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的歷史意義』;以深厚的歷史智慧,用『十個堅持』深刻總結『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的歷史經驗』,揭示百年大黨的力量源泉和成功密碼;讓我們『從黨的百年奮斗中看清楚過去我們為什麼能夠成功、弄明白未來我們怎樣纔能繼續成功,從而更加堅定、更加自覺地踐行初心使命,在新時代更好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迎接『強起來』新時代,開啟新征程,從勝利走向勝利。
(作者單位:哈爾濱工程大學;作者李平系黑龍江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