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要聞 省內要聞 本地要聞 精彩點擊 專題新聞 通知公告 猛?象詩刊 日報數字報 晚報數字報 綏化晚報新媒體
經濟新聞 綜合新聞 視頻新聞 市場監管 黑土副刊 日報頭條號 小記者風采 日報公眾號 晚報公眾號 綏化直播
  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綏化新聞網  >  專題稿件

發揚歷史主動精神彰顯使命擔當

來源:綏化日報 2022-03-23 字體:

趙璐迪
 

  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是中國共產黨在『兩個一百年』重大歷史關頭召開的一次極其重要會議。全會指出:『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以偉大的歷史主動精神、巨大的政治勇氣、強烈的責任擔當,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貫徹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方略,統攬偉大斗爭、偉大工程、偉大事業、偉大夢想。』這一論斷深刻闡釋中國共產黨歷史主動精神的重大意義,凸顯我們黨勇於自覺能動地順應歷史、改造歷史的精神品質和狀態。

深刻把握歷史主動精神內在意蘊

  『歷史主動精神』是指一定的歷史時期中國共產黨對馬克思唯物主義與中國具體國情的正確把握之上,形成的對自身所處階級地位和所肩負使命擔當的科學判定的品質和精神。『歷史主動』並非特指『時間』的概念,而是一種境界和狀態,是中國共產黨有別於其他階級和政黨特有的品質和精神。歷史主動精神,是中國共產黨在百年奮斗歷程中始終踐行初心使命的精神動力。一百年來,中國共產黨始終牢牢掌握歷史主動,帶領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面對挑戰、戰勝困難,取得非凡的歷史成就。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後,習近平總書記以偉大的歷史主動精神牢牢掌握國家和中華民族的歷史發展的戰略主動,提出科學決策破解不確定和未知性的難題,防范重大風險、迎接重大挑戰、攻克重大難題,推動經濟社會等各項事業高質量發展,這是我們黨發揮歷史主動精神的生動體現。

歷史主動精神生動詮釋唯物史觀的基本要求

  歷史主動精神,體現堅持馬克思主義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要求,是主體主觀能動性與歷史客觀規律的高度統一,是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改造客觀世界、推進歷史進程的具體體現,是對唯物史觀的生動詮釋。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認為,歷史發展有其客觀規律,人作為歷史的活動主體,並不是完全處於消極被動的狀態,而是具有主觀能動性,是能夠在認識和掌握客觀規律的基礎上,抓住歷史變革時機,順勢而為,奮發有為,推動歷史向前發展。發揚歷史主動精神,既要遵循客觀規律,又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堅持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觀察時代、把握時代、引領時代,明確所處歷史方位,在歷史前進的邏輯中主動前進,在時代發展的潮流中主動發展。

發揚歷史主動精神彰顯新時代使命擔當

  縱觀黨的百年奮斗征程,我們黨順應人民呼喚,主動選擇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符合國情的國家發展道路與制度,能在每個關鍵時刻和重大關頭做出正確的決定,重要原因之一就是黨能因勢利導、順勢而為,始終掌握事業發展的歷史主動。因此歷史啟示我們只有把握歷史發展大勢,掌握歷史主動,堅持人民至上的主體地位,纔能在新時代更好地肩負和踐行黨的使命擔當。

  發揚歷史主動精神,要順應歷史發展客觀規律,在把握歷史規律中掌握歷史主動。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歷史的發展有其自身可循的規律,只有順應歷史大勢,把握時代發展要求,順勢而為,纔能推進國家和民族各項事業不斷前進。正如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就是把握住當時所處歷史階段的客觀發展要求,順應社會主義興起的世界發展趨勢,在極其復雜的環境之下,發揮自身具備的歷史主動精神,帶領中國人民在思想理論、領導力量、道路選擇上由被動轉為主動,這是我們黨在世界形勢多變復雜的歷史進程中,始終保持走在時代前列的重要精神力量。因此,發揚歷史主動精神,把握歷史規律,纔能真正運用歷史汲取力量,從而把握時代潮流、牢記歷史使命、扛起歷史責任,使我們黨在面對新的『趕考』時保持高度自覺和清醒。

  發揚歷史主動精神,要堅持理論創新,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理論不斷武裝頭腦。只有當一個政黨擁有了科學理論,纔能具備改造世界的能力。《決議》指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二十一世紀馬克思主義,是中華文化和中國精神的時代精華,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的飛躍。』因此,走好新時代『趕考』之路,必須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一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理論成果為根本指導思想,以此武裝頭腦,並指導工作,不斷提高新時代黨踐行初心擔當使命的執政能力和水平。

  發揚歷史主動精神,要堅持人民至上的主體地位,助力全體人民實現共同富裕。人民立場是中國共產黨的根本立場,實現共同富裕不僅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也是全體中國人民共同理想和願景。中國共產黨是無產階級政黨,黨的智慧和力量源泉來自人民,其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興。我們黨在百年奮斗歷程中所進行的一切奮斗與斗爭,都是為了履行黨的初心使命。發揚歷史主動精神,就是要在新時代堅定站穩人民至上的根本立場,把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貫穿工作始終,使改革發展的成果更加公平地惠及全體人民,實現『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

  (作者單位:東北林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編輯:張桂娟

綏化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