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要聞 省內要聞 本地要聞 精彩點擊 專題新聞 通知公告 猛?象詩刊 日報數字報 晚報數字報 綏化晚報新媒體
經濟新聞 綜合新聞 視頻新聞 市場監管 黑土副刊 日報頭條號 小記者風采 日報公眾號 晚報公眾號 綏化直播
  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綏化新聞網  >  本地新聞  >  經濟

嘉香米業:科創賦能寒地農業全鏈條

來源:綏化日報 2025-10-13 字體:

邰子卉 全媒體記者 王宏妍

  北林,這片被呼蘭河與諾敏河滋養的沃土,以富含有機質的黑土層孕育著水稻的天賦靈韻。綏化市嘉香米業有限責任公司便深深紮根於此,二十餘載與這片土地相守相伴,從打破高緯度香稻種植禁區,到以數字化重塑農業生產邏輯,企業的創新軌跡,成為寒地農業轉型昇級的生動注腳,也讓黑土地的饋贈綻放出最本真的優質光芒。

突破緯度限制的『香稻革命』

  作為寒地水稻種植領域的開拓者,嘉香米業的創新基因首先體現在品種研發上。公司自主培育的『綏粳4號』,不僅是世界首個高緯度寒地香稻品種,更徹底改寫了『寒地不能產香稻』的傳統認知。這一突破源於『寒地香稻之父』苗永增團隊的技術攻關,通過基因優選與寒地適應性改良,使香稻在北緯47度的黑土地上實現規模化種植。

  截至目前,企業已累計獲得數十項獨立知識產權,近二十個水稻品種通過國家審定。其中『綏粳4號』『苗稻2號』等核心品種,以香味物質含量高、籽粒飽滿度好、食味值突出的特性,成為寒地優質米的標杆。2017年與哈爾濱農科院的深度合作,更將育種創新推向系統化軌道,『哈系』優特香稻品種的持續湧現,為產業鏈提供了穩定的優質種源支橕。

從『經驗種植』到『數據決策』

  農業現代化的核心在於生產方式的革新。2021年,嘉香米業與中國聯通聯手啟動的『5G+智慧農業』項目,成為寒地農業數字化轉型的標志性實踐。通過在種植基地部署物聯網傳感器、無人機巡檢設備,結合雲計算平臺的數據處理能力,構建起『土壤?情-氣象監測-生長預測-精准管控』的全流程管理體系。

  這一創新模式實現了三個關鍵轉變:從憑經驗判斷到依數據決策,通過土壤養分、水分含量等實時數據指導施肥灌溉;從分散種植到標准化管理,28萬畝訂單種植基地均采用統一的數字化操作規程;從被動應對災害到主動風險防控,基於歷史數據與氣象模型提前制定應對方案。該系統使水稻種植的水資源利用率提昇30%,化肥農藥使用量減少15%,印證了『藏糧於技』戰略在寒地的實踐成效。

構建『三產融合』的價值閉環

  在嘉香米業的產業版圖中,創新不僅體現在單點技術突破,更在於產業鏈各環節的協同昇級。公司打造的『四企、一社、一基地』架構,將種業研發、種植托管、加工倉儲、市場銷售等環節有機串聯,形成『種研-種植-收儲-加工-銷售』的完整價值鏈。

  生產端,引進佐竹進口設備與布勒智慧稻米生產線的四條加工線,實現年處理60萬噸水稻的智能化加工能力,通過色選精度0.01mm級的設備確保成品米品質穩定;倉儲端30餘座現代化倉儲庫與日烘乾千噸的設備,構建起『即收即烘即儲』的閉環,減少原糧損耗率至3%以下;銷售端,覆蓋全國主要城市的辦事處與數字化營銷網絡,使『諾敏河』『苗氏香米』等品牌精准觸達不同消費層級,實現優質優價的市場反饋。

以體系化建設築牢品質根基

  創新的可持續性離不開標准支橕。嘉香米業通過構建多層級標准體系,將創新成果轉化為可復制的規范。2003年率先獲得綠色食品認證,2009年同步通過質量管理與食品安全管理體系認證,2017年拿下有機產品認證,形成從基礎到高端的品質認證矩陣。

  更具行業意義的是,企業深度參與標准制定:2020年『寒地香米』企業標准入圍全國稻谷加工產品企業標准『領跑者』;2023年主導起草《北林香米》團體標准,為區域特色米種建立品質標尺。這些標准不僅規范了自身生產,更帶動了寒地香稻產業的整體昇級,使『綏化香米』成為兼具品質與辨識度的區域名片。

  從打破技術壁壘的品種創新,到重構生產邏輯的模式創新,再到引領行業昇級的標准創新,嘉香米業以二十餘年的持續探索,證明了科技創新是激活農業潛力的核心密碼。在這片肥沃的黑土地上,一條以創新為紐帶的特色水稻經濟循環鏈正不斷延伸,為寒地農業現代化提供著可借鑒的實踐樣本。


編輯:韓敏

綏化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