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攝 張海玥 特約記者 高偉 全媒體記者 宋博文

『有蔡老弟在,我這心裡踏實得很。』家住明水縣水雲天小區的82歲周大爺,提起63歲的蔡先生滿是感激。今年5月份以來,蔡先生堅持每周三為周大爺測量血壓並記錄,每月幫他理發,平日裡還主動幫忙買菜、處理家務,用日復一日的陪伴與照料,成為周大爺晚年生活裡最可靠的『身邊人』。這對老人的溫暖互動,正是明水縣明源社區『銀齡互助』養老模式的生動縮影。
在人口老齡化趨勢日益凸顯的今天,如何讓老年人,特別是高齡、獨居老人安享幸福晚年,已成為社區治理的重要課題。明水縣明源社區積極探索養老服務新路徑,創新推出『銀齡互助』養老模式,通過搭建平臺、盤活資源、精准服務,引導低齡健康老人投身志願服務,以老助老、以老扶老,不僅有效緩解了社區養老壓力,更營造了鄰裡守望、互助友愛的濃厚氛圍,讓『夕陽紅』綻放出更加絢爛的光彩。
如何讓『銀齡互助』模式落地見效,明源社區建立了互助養老服務體系,將『銀齡互助』作為社區養老服務的有效補充和特色品牌進行打造。社區通過廣泛宣傳、精准摸排,積極引導轄區內低齡、健康、有熱情的老人登記注冊成為『銀齡互助』志願者,組建起一支充滿活力的為老服務生力軍。這一模式的核心在於,充分挖掘和利用老年群體自身的人力資源與經驗優勢,鼓勵低齡老人從『被服務者』轉變為『服務參與者』,實現老年人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價值再實現。社區根據志願者特長、服務意願以及高齡老人的實際需求,進行合理結對、按需派單,確保服務精准高效。
圍繞高齡老人多樣化需求,『銀齡互助』構建起覆蓋生活、精神、健康的多元化服務體系,全方位提昇高齡老人生活品質。在生活照料上,社區組織志願者為行動不便的高齡老人提供代購生活用品、代做簡單家務、陪伴就醫取藥等貼心服務,切實解決其日常生活中的『急難愁盼』。在健康關懷上,明源社區聯動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邀請醫護人員為老人舉辦健康知識講座,志願者們則協助為高齡老人建立健康檔案,並定期上門提供測量血壓、血糖等基礎健康監測服務,守護老人們的身體健康。
明源社區不僅鼓勵志願者與高齡老人結成『忘年交』,通過定期上門聊天、電話微信聯系給予情感關懷,還依托『幸福9號』社區養老模式,打造『15分鍾養老服務圈』,為老年人搭建起豐富的精神文化平臺。定期組織『銀發課堂』、文藝表演、文化講座等活動,由有特長的低齡老人教舞蹈、歌曲、書法等,豐富老人們的精神文化生活,讓老年人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多元文化服務,在老有所養中實現老有所學、老有所樂。
明源社區的『銀齡互助』實踐,不僅是對社區養老服務體系的有益補充,更是對積極老齡觀、健康老齡化理念的生動踐行。下一步,明源社區將繼續深化『銀齡互助』模式,完善激勵機制,拓展服務領域,吸引更多低齡老人加入志願服務行列,讓互助養老的暖流在社區持續湧動,共同繪就一幅『老有所養、老有所為、老有所樂』的和諧社區新圖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