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綏化9月24日訊 ( 趙平 ) 葡萄飄香人陶醉,豐收采摘日子甜。在這個豐收的季節裡,北林區東津鎮利民村脫貧戶張寶霞家的院子裡一串串『紫玉』綴滿藤架,微風拂過,空氣中彌漫著清甜的果香。這不僅是大自然的饋贈,更是張寶霞家發展庭院經濟結出的碩果,為鄉村振興之路增添了一抹亮麗的色彩。
曾經閑置的院落,如今被葡萄架織成綠色穹頂。張寶霞穿梭在葡萄架下,輕柔地觸摸著一串串葡萄,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她說:『咱這小院子以前就是塊荒地,後來想著不能浪費,就種上了葡萄。沒想到,這幾年下來,葡萄越長越旺,把整個院子都爬滿了。春天開花時可好看了,夏天的時候,我們在葡萄架下乘涼、聊天,秋天把葡萄摘下來到集市售賣或者釀酒賣,也有不少收入呢。』
近年來,為了讓庭院經濟真正火起來,脫貧群眾真正富起來,東津鎮不斷深入探索庭院經濟發展路徑,將發展庭院經濟作為脫貧群眾增收的切入口,以宣傳引導、示范帶動為抓手,因地制宜、因戶制宜引導群眾采取『新法子』,全面盤活閑置資源,讓庭院多點開花變為『增收寶地』。
走進利民村脫貧戶張紹元家,庭院錯落有致,豬捨乾淨整潔,一頭頭肥豬憨態可掬,悠閑地享受著『美食』。張紹元說:『這幾年,政府和村裡都鼓勵我們發展庭院經濟,引導我們發展養豬業,政府還給我們小額無息貸款,年底給我們發放庭院經濟獎勵,還有專業人員到家來進行技術指導,這幾年我家養豬收入不錯,每年收入近3萬元。』幾年來,張紹元充分利用庭院發展生豬特色養殖業,取得了顯著的成效。目前,他擁有標准的養殖廠,飼養能繁母豬、育肥豬80餘頭,是周邊村出名的養殖大戶,實現了從貧困戶到『脫貧光榮戶』再到致富帶頭人的華麗轉身。在張紹元的典型示范引領下,利民村庭院養殖產業不斷發展壯大。
在東津鎮,各村的庭院經濟發展得有聲有色,『庭院雞』『庭院鵝』『庭院牛』『微菜園』『微果園』『微花園』等,都呈現出一派充滿活力的創新增收圖景。
小小庭院,大有可為。庭院經濟的發展不僅為脫貧戶帶來了實實在在的經濟收益,更為鄉村振興注入了新的動力。東津鎮將持續推進庭院經濟的發展,切實把農家庭院的『方寸地』建設成為增收致富的『聚寶盆』,讓庭院經濟真正成為鞏固脫貧成果、助力鄉村振興的『活力引擎』,讓群眾的增收路越走越寬,日子越過越紅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