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要聞 省內要聞 本地要聞 精彩點擊 專題新聞 通知公告 猛?象詩刊 日報數字報 晚報數字報 綏化晚報新媒體
經濟新聞 綜合新聞 視頻新聞 市場監管 黑土副刊 日報頭條號 小記者風采 日報公眾號 晚報公眾號 綏化直播
  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綏化新聞網  >  本地新聞  >  綜合

無聲方陣聽見愛

來源:綏化日報 2025-09-18 字體:

綏化學院聽障生軍訓背後的融合教育故事

文/攝 全媒體記者 宋博文 王宏妍 李欣楊

  2025年9月12日,綏化學院體育場,一年一度的軍訓匯演如期而至。

  當一支特殊的方隊走向主席臺時,全場驟然變得不同尋常。沒有教官嘹亮的口令,只有指揮員手中揮舞的紅綠雙旗。旗角劃破空氣,便是命令。

  『齊步—走!』『正步—走!』——所有這些指令,被精煉成一套獨特的視覺語言。方陣中的近百名新生,目光如炬,緊緊鎖定跳動的旗尖。他們的腳步砸在地上,發出整齊劃一的『嗒嗒』聲,氣勢如虹,每一步都踩得無比堅定。

  表演結束,高潮降臨。按照慣例,此刻應是人聲鼎沸、掌聲雷動。但全場師生仿佛約定好了一般,做出了同一個動作:數千人齊齊將雙手舉過頭頂,張開十指,快速搖動。

  這是一種在聽障文化中代表『最高贊譽』的肢體語言——無聲的掌聲。屏幕前的數千萬網友瞬間被擊中,評論區留下那句:『看似鴉雀無聲,實則震耳欲聾。』

  『震撼』絕非一日之功。如果故事止於一場成功的軍訓,那它仍只是一個溫暖的片段。綏化學院的真正非凡之處,在於其長達12年的系統性構建。

  作為全省唯一興辦殘疾人高等教育的學校,綏化學院2013年面向全國招收聽障大學生,並在2015年,將聽障生招生規模擴大至每年50人,也是在這一年,學校首次組織聽障大學生組建專屬軍訓方陣,讓他們與普通學生一同在操場上接受意志的磨礪,在集體訓練中收獲歸屬感與成長力。

  對聽障生而言,這份『震撼感』的背後,是遠超普通軍訓的挑戰與付出。

      對此,一支由特殊教育專業和教育康復學專業的10餘名學生組成的志願者隊伍,主動加入到『無聲方陣』的訓練保障中。24級特殊教育專業學生周可心便是其中一員,她介紹:『我們的主要任務,就是讓聽障大學生看懂教官對「稍息」「立正」「齊步走」這些動作所對應的旗語,幫助大家把旗語和實際訓練要求對應起來,順利完成踢正步、隊列轉向、方陣集合等環節。』

  軍訓,只是他們融入大學的第一步。在綏化學院,融合是看得見、摸得著的。

  學校通過選拔特殊教育專業學生組成的『1+1』志願者服務隊,會帶聽障生熟悉校園、參與迎新晚會排練與社團活動,幫他們快速融入校園環境,在學習和生活方面給予聽障大學生關懷幫助的同時,也營造了全納校園文化,促進聾健融合,實現特殊教育專業學生和聽障大學生雙向成長。

  特殊教育學院黨總支書記卜凡秀介紹,學院針對聽障大學生開設了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環境設計、電子商務三個本科專業,並創新實施『專業+特技+創業』工作室制人纔培養模式,成立聽障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實踐中心、聽障大學生創新人纔培養工作室,打造麥秸畫、漆器工藝、新媒體營銷、平面設計等14個特技工作室,幫助學生夯實專業基礎、掌握職業技能,為他們未來就業創業築牢根基。

  卜凡秀說:『我們做的,不是把他們簡單地「收」進來,而是要想辦法讓他們「學」得好、「走」出去。我們的目標,是讓他們擁有和健聽大學生同等競爭的能力和信心。』如今,綏化學院聽障大學生年招生量已增至100人,在校生近400人,累計培養畢業聽障大學生600餘人,就業率每年逐步提昇,為許許多多『折翼的天使』插上了隱形的翅膀,成長成纔。

        采訪最後,一位聽障大學生在手機上用力地打出一行字:『我「聽」見了,那是我聽過最響亮、最溫暖的掌聲。在這裡,我們沒有不一樣。』

  無聲世界,回響陣陣。這回響,是腳步砸在地面的聲音,是旗幟舞動的聲音,是雙手搖動的聲音,更是一所大學、一個社會,用12年時光默默書寫『平等』二字時,筆尖劃過紙面的堅定力量。


編輯:韓敏

綏化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