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構建智慧救助新模式
實現從『人找政策』到『政策找人』

東北網綏化9月16日訊 ( 於雷 李軼哲 潘晶 ) 今年7月中旬,北林區居民張某某因突發重病『觸發』醫療費用橙色預警,社區網格員主動上門核實,10個工作日內救助金匯入其賬戶。這是我市救助工作數字化轉型帶來的惠民紅利,依托大數據織就民生保障網,實現了從『人找政策』到『政策找人』的轉變,做到了主動發現、精准救助。
打破『信息孤島』,擦亮數據『千裡眼』。政府主導、民政牽頭、部門配合,我市以機制創新破除數據壁壘,繪制數據共享『一張圖』,構建跨協同共享格局。市民政局聯動營商、人社、醫保等20個部門建立關鍵數據定期交換、實時更新機制,徹底打破『信息煙囪』,責任納入協同機制剛性運行。醫療、住房、教育、殘聯、就業、救災、殯葬等數據得以交叉比對、動態清洗,貨幣存款等信息得以安全規范獲取。對暫不具備市級共享條件的數據,靈活下沈至縣級,共享無死角。
織密監測網,預警跑在前。市民政局創建『防漏+防錯』雙場景預警體系,分析研判20餘項核心指標和近60項子指標,設置『紅、橙、黃』3級預警,對動態風險實時監測與分級響應,涵蓋家庭人口變動、收入驟減、醫療教育支出激增等維度,提昇救助精准度和響應效率。市縣鄉三級聯動,市級統管數據歸集與清洗預警,縣級負責培訓、推送和跟蹤問效,鄉鎮(街道)聚焦一線核實施救,形成『歸集—預警—核實—救助—問效』工作閉環。吸納社會力量參與,熱線電話、微信公眾號等信息渠道暢通,確保『一個不漏』。
智能匹配方案,閉環管理兜底。全市通過『精准滴灌+科學評估』一體推進,救助全流程閉環高效運行。依據預警核實結果,對符合條件的及時啟動救助;對收入改善、不再符合條件的按規定動態清退或調整待遇。定期對預警准確率、政策落實精准度及群眾滿意度量化分析,持續優化預警模型與業務流程,雙向提昇救助精准性與體系完善性。
智慧救助體系運行以來,已獲取醫保、教育、金融等24家單位143.3萬條數據,市民政局將3.8萬餘條預警信息和重點關注信息下推,基層依據信息精准納入低收入人口2671人,臨時救助194人次,清退753人。
我市將持續精准監測重病、殘疾等特殊群體,探索基於數據分析的主動觸達機制,對潛在高風險群體預判介入,推動救助服務關口前移。市民政局將著力推動從『被動響應』到『主動服務』、從『經驗判斷』到『數據決策』的轉變,以數字智慧重塑社會救助流程,用科技力量兜准民生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