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綏化9月10日訊 ( 於海靜 ) 『感謝村黨支部、鄉親們和社會上的好心人,這份恩情我們全家永生難忘!』8月25日上午,正在明水縣康盈醫院康復訓練的明水鎮城北村村民叢祥伍,眼含熱淚向前來探望的村黨支部書記於波表達感激之情。一場由城北村黨支部發起的愛心行動,正為這個陷入困境的家庭橕起希望之傘。
56歲的叢祥伍是低保戶,一邊種地一邊在明水縣城務工,去年因頸椎外傷、頸髓損傷導致四肢癱瘓,高額治療費耗盡家中積蓄。因離異他獨自撫養13歲的兒子,家中房屋年久失修搖搖欲墜。住院期間兒子不慎骨折,父子倆連基本生活都難以維持。面對這一困境,城北村黨支部迅速行動,向全體村民發出愛心倡議,呼吁大家伸出援手,挽救這個貧困的家庭。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倡議發出後,全體村民積極響應,家家戶戶伸出援手,從幾十元到數百元,善款如涓涓細流匯聚成河。消息傳至社會,更多愛心人士加入援助行列,目前累計募集善款1.7萬元。這份跨越城鄉的善意,不僅緩解了叢祥伍的經濟壓力,更傳遞出溫暖人心的力量。
『目前,村裡已為叢祥伍聘請專職護工照料日常,讓孩子能安心復學;同步籌劃新建房屋補助申請,改善居住條件。』黨支部書記於波介紹,城北村還制定長期幫扶計劃,將對接醫療資源協助康復治療,幫助其家庭重拾生活信心。
此次愛心行動,不僅是一場緊急救援,更是城北村將『鄰裡相幫、守望相助』傳統美德融入鄉村治理的生動實踐。近年來,城北村通過建立互助基金、組建志願服務隊、開展道德模范評選等方式,持續培育文明鄉風。村民從『旁觀者』變為『行動者』,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和鄉村治理效能顯著提昇。
叢祥伍的遭遇與獲助故事,折射出鄉村振興進程中的人文溫度。小善舉匯聚大溫暖,微行動傳遞正能量。不僅溫暖了困境中的家庭,更激活了鄉村社會的內生動力。城北村以愛心行動為紐帶,將『輸血式幫扶』與『造血式發展』結合,為鄉村振興注入精神動能,讓文明鄉風在互助中生根發芽。